军往北撤至宣德城附近。”
\n
宣德城距离大都仅有一百二十余里,是都城南边最后一道屏障。
\n
庆聿怀瑾心里很清楚,这封败报一旦传扬开来,大景内部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其实这段时间随着齐军步步逼近,朝堂上已经有一股不小的声浪在鼓动求和,其中既有身怀齐人血脉的文臣,也有不少久经沙场的景廉武勋。
\n
问题在于这些人根本不明白,南边那位主帅要的是什么。
\n
庆聿怀瑾黯然道:“看来我军的火器并未发挥出作用。”
\n
“是。”
\n
庆聿忠望颇为艰难地说道:“从战报上呈现的细节来看,我军的火器相比齐军的火器威力太小,基本无法对敌人造成有效的杀伤。”
\n
庆聿怀瑾陷入沉默之中。
\n
当景帝驾崩于雷泽平原战场,她就明白火器将会决定接下来两国的实力对比,她也不遗余力地扶持那些工匠们,要什么就给什么,只盼他们能给大景一个惊喜。
\n
然而现实就是这般残酷。
\n
她寄予厚望的火器和十余万大军最终仍旧败于齐军之手。
\n
败在那个男人的手上。
\n
“怀瑾,我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n
庆聿忠望努力提振情绪,正色道:“大景还有河东南路、河北西路、鹿延路、咸平路、临姚路等辽阔的疆域,还有大都、西京、上京这些重镇,坊间至少还能招募二十多万披甲之士。齐军不可能永远维持这种高昂的士气,而且随着他们不断拉长战线,后勤补给只会越来越困难。只要再拖上一年半载,局势肯定会有转机!”“兄长。”
\n
庆聿怀瑾摇摇头,轻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