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枪应该还能用,刚才放进随身空间,里面那道蓝光也没任何反应。
索性杜飞也没打算拿枪出去干什么,倒也并不纠结。
杜飞吸一口气,终于取出另一样东西。
杜飞扫了一眼那些报纸,是1954年6月的《京城日报》。
杜飞没伸手进去,而是把报纸铺在地上,直接倒拿起公文包,一股脑把里面东西全倒出来。
顿时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随之在灯光下闪现出一片金黄的光芒。
那是明晃晃的,足足三根拇指粗的大黄鱼,和十来根比小指略细的小黄鱼!
而现在,这么多金条全是他的!
拿起一根大的仔细观看,那上面还有‘上海中央造币厂,民国三十五年’的字样。
还有一摞厚厚的纸币,全是大面额的第一版人民币。
按时下的金银价,现大洋约三块钱一枚,一两重的小黄鱼,银行回收二百块一根,如果有门路,私下交易,价格更高。
1965年的八千块钱是什么概念。
凑齐著名的‘三转一响’,有五六百块钱足够了。
而这样的院子,放在杜飞穿越前,至少都得价值过亿。
但也足以说明,这笔横财的分量。
心里开始寻思,如何处置这笔钱。
他家原先的积蓄,再加上抚恤金,不算其他券票,现金就还有一千多块。
他在街道办当临时工,每月16块5的工资,也仅够平常生活支出,想再额外攒钱,几乎不太可能。
但现在,有了这些金条和银元压箱底,也不用那样小心拮据了。
其中最迫切的,就是改善现在的生活条件。
根据现在的住房政策,换房轻易是不能换房的,却可以把现有这两间房重新装修一下。
但基本的卫生间和厨房,还有房屋保暖,都可以搞一搞,让自己住得更舒服。
杜飞在穿越前,有二十多年没用过露天的旱厕。
还有房屋保暖,就算秦淮茹把棉帘子做出来,他这两间屋子还是四面透风。
要把这些全都弄下来,至少得四五百块钱,仅凭原先那点家当,肯定不敢贸然动工,只能暂时先将就着。
心里寻思,明天下班,上市场去买条大鱼,好好犒劳犒劳小乌。
杜飞一边想着美事,一边继续查看公文包里倒出的东西。
此时才看见,报纸上还落下一枚印章和一个套着红色塑料皮的记事本。
翻开记事本,里面是十乘十的方格纸,每个格子印着一个汉字,并一一对应一个四位数字。
如果说,之前发现那把手枪,他只是怀疑,那么到现在,已经可以确认,那个废弃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