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多以山峰为高……”
“我们也这么想,把上杭周围的各个大山都寻了个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闫虎也从旁坐下,“姜大姑娘说,姜子卿到底也只是个小书生,不会把东西藏在恶劣的地方。以她弟弟的聪明,那东西应该是藏在一个巧处。可在寻了几个以为的高处全无结果后,这些年,我还是抽时机扮作樵夫等去其他的山头也都转了转。”
杜言秋为闫虎的憨实皱眉,“山峰为高,可以是事实上的山峰,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山峰。”
“这个我也懂。”闫虎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先人有把读书比作登山。青尧与姜大姑娘都说,以姜子卿的想法,最高处多是指书山。所以,我们最仔细查看的便是寺塔中的藏经阁,还有大小书铺。这福文阁一开始也是查看的地方。”
“书山的想法大致没错。”
杜言秋认为,各个山峰,以及那些高塔等都能看到顶,再高也比不过“书山”,书山是无穷尽的,乃当之无愧的最高处。
“还有魁星堂,也查过!”闫虎补充。
他也没忘记还有魁星楼登高祈愿一说。
杜言秋心下琢磨,他兄长也是聪慧之人,姜子卿给他留下的话,也是知道他能够明白。
而明白的前提是对姜子卿的了解,所以这个“高处”应该是姜子卿常去,却又容易被人疏忽的地方。
“书山”是书籍汇聚之处,也可是教授读书之处。而一鸣书院又是上杭最强的书院,可谓高中之高。
想到此,杜言秋便问,“可在一鸣书院找过?”
闫虎道,“青尧后来借身份之便去书院留意过。还恳请楚凌安允许在藏书阁里看过几日书。青尧说,姜子卿曾被特许在藏书阁读书,他便也想到此处。不过什么都没找到。青尧临死前还说想再去看看,或许是翻查不够仔细,落下什么隐秘的地方?杜大人想来能寻到机会,不妨去瞧瞧。”
杜言秋摇摇头,“不是书院的藏书阁。可能是在……那位天山居士手中。”
“天山居士?一鸣书院养的那个瞎子?”
不是闫虎出言无状,实在是杜言秋的话匪夷所思。
他们千方百计寻找的东西,在一个瞎子手中?
天山居士本名袁钊,当年曾是响彻汀州的大儒,可惜中年得了眼疾,心情不好,闭门在家。楚南山三顾茅庐才求得袁钊入一鸣书院。
众人皆知,一鸣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