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还是不够悠久,不能够吸收足够的教训啊。
从一月中旬到五月初,连云、日照、蓬莱、直沽、旅顺数个大港口出发的船队就没有中断过,各地的都督府兵接到枢密院的调令,向最近的港口会合登陆,接连向日本方向而去。
宁波、姑苏两个港口向北方运输的粮食、军用物资等的船队,也次第有序出发,一时之间舳舻千里、巨帆如云,中原王朝再一次地显露出了令人恐怖的战争潜力。
李俊带着一支装满了香料、霜糖、稻米的船队,在连云港靠岸时,看到码头上迎接的人,脸上顿时露出了压不住的自豪。
他的大儿子李征南已经从京师武备学堂水师科毕业,被兵部分配到连云港实习,担任一艘中型巡逻战船的司旗官,听说表现得相当不错。
下得船时,李俊板起了脸,看到儿子似乎被海风吹得黑了许多,父子难得相见,他有许多话想要说,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黄昏时分,连云港的官员驿舍内,李俊与儿子对坐,童威在一旁作陪。
“我听闻你给陛下上书,说淮北水寨布设有差,宜每寨增二战船。你这话说得甚是轻巧,战船从哪里来?若增设时,水兵亦要增员,钱粮从哪里出?以后不得如此胡闹!”
李俊也是本朝少有的、能够坐镇一地超过十年的将领,他本就为人谨慎,权力愈大,他就愈是小心,自家儿子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对朝廷制度有异议,这不是生怕有心人找不到弹劾自己的借口么?
李征南年轻气盛,刚想要出口反驳,却被童威眼神示意制止了,童威在一旁打着圆场:“大哥恁多心,我这侄儿难得接了衣钵,陛下又不曾怪罪,你又何必见了面便要指责呢?”
“你看我与童猛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吵着闹着要去学骑兵,咱们水师出身,偏儿子不肯入水师,叫人好生笑话。侄儿有此心,咱们应该鼓励不是?”
朝廷水师诸将的子弟们,除了阮小二家的阮良,也就只有李俊的儿子肯上船,这让一众水师将领们很是郁闷,因为梁山众头领中,二代子弟肯入水师的并不多,眼下表现最好、官职最高的,居然是黄信的儿子黄林。
黄林已经成为火炮战船的指挥官,眼下正跟着阮小七在濑户内海驻守,让不少水师将领们羡慕得眼珠子都发红了。
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水师诸将领们常年在海外漂泊,儿子又不能一直带在身边,要留在京师求学,难免就被陆军吸引了去。
毕竟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