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刚到这里的人看来,玉里犍城仿佛变成了中原汉人的城池一般。
汉军的随军工匠们扎起了许多灯笼,并扎出了一座高半丈、长数丈的灯山,摆放在玉里犍城王宫前的街道时,顿时引起了轰动,无数玉里犍城的百姓们簇拥而来,到了后半夜仍旧不肯离去。
为此负责维护花灯的工匠们重新摆放蜡烛、添加灯油至少两三次,许多玉里犍城的居民们虔诚膜拜,都认为这不是人力可为的显圣之举。
激动的约翰.蒙特现场作画,将这座灯山以炭笔仔细画了出来,作为牧师,他掌握的技艺有很多,炭笔就是他从虞允文那里学来的。
虞允文也做了一幅画,他觉得到时候返回京师、让皇帝陛下看一看,也能够对玉里犍城的繁华有更多的了解。
不过虞允文作画,既不是用毛笔也不是用炭笔,更不是用水彩,而是油画。
王伦称帝后接收了赵佶留下的许多事物,其中就包括并入翰林院的图花院。前宋的市民文化本就十分发达,百姓们对绘画是有需求的,王伦便鼓励翰林院画师以及民间画师们互相交流,不拘一格。
虞允文在国子监毕业后,便入翰林院参与修编史书,他的任务是调查河流走向、变动等,所以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绘画技巧的。
虞允文便向翰林院画学学士李唐的徒弟学习,就此学会了一手胡桃油作画。
油画在华夏出现的历史很早,北齐时着名才子祖珽就是其中的高手,《北齐书. 祖珽传》曾记载“珽善为胡桃油以涂画”。
李唐的一个徒弟名叫夏兰生,曾经师从名画家李公麟的书童赵广,兼学两家之长,认为自己不能脱两位恩师之窠臼,便想要在画法画技方面做出改变。
夏兰生便想到了祖珽,开始尝试以胡桃油作画,他善画人物、动物,曾经为晁盖作画,晁盖向王伦炫耀,于是王伦也知道了本朝有这么个人物。
夏兰生便为皇帝画了一幅肖像,自此扬名,东京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画派,被称为“胡桃画派”,于是六百年后,华夏偶然出现的油画便再次得到了传承。
虞允文也喜欢用胡桃油作画,因为他觉得比水彩画更能表现出风景事物的颜色,也更能表现出具体的风景,有助于军队将领们对自己描绘的河流、城池有更直观的了解。
虞允文小露了一手,让约翰.蒙特更加惊叹,只是他向虞允文打听用了什么颜料时,虞允文没有回应。
这鬼蛮又不曾拜师,我为何要告诉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