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决意发起攻灭大理收复云南之战,主要依靠的就是广西土兵。
土兵就是土着兵,包括秦汉一直到唐宋以来不断南下迁徙的汉人,以及相当一部分受汉文明影响、在生活习惯上愈发接近汉人的诸少数民族。
前宋时期岭南地区的土客矛盾,仍旧顽强地延续到了本朝。尽管朝廷在岭南推动均田,却仍旧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为了生存而导致的两个不同族群之间的长期战争。
王伦与群臣商议讨论后,能够寻求到的一个较为和平的办法,就是继续开拓东南,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凭借东南一年两三熟的土地产出,尽可能根据官府在册人口进行土地分配,尽可能保障百姓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新汉立国十余年,朝廷不遗余力的努力下,政策宣传艰难地深入到了基层,在朝廷的触须不断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公信力也在逐步地建立了起来。
朝廷公信力的不断提高,使得百姓不再视官府为雠仇,便从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逐渐向合作共赢的方向转变。
由于前宋不能在岭南建立起一支能够维护朝廷利益的军队,无法长期驻军,故而广西的地方权力与广东西部、湖南南部一样,都是被汉人宗族势力把持着的。
王伦很清楚宗族势力的缺点和害处,但他却也不得不效仿前宋与岭南的宗族势力们合作,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期,宗族势力仍旧是汉人开拓东南的先锋力量,是优点大于缺点、益处远大于害处的。
所以在朝廷私下里对岭南汉人宗族势力们的宣传口径,是朝廷要带着汉人继续开拓占领东南土地,李朝的土地一年三熟,总好过土客之间打生打死不是?
民间对官府可能有各种怨言与不信任,但汉军的口碑是踏踏实实地经过十余年的时间立了起来。
微功必录、有功必赏、赏不逾期,相对而言汉军的升迁制度透明而且严格,可以说是底层百姓跨越阶级的最好通道,甚至比朝廷改革后的科举考试还要公平。
这就大大激发了岭南土兵的战斗力。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南诏国时代曾经表现出了很强的侵略性,作为南诏国的延续,大理国与前宋、新汉的边境冲突虽然减少了许多,但仍旧是存在着的。
旧仇新恨、国仇家恨,这让汉军自进兵大理国以来就士气高涨。
军器监也如同东征日本大军一样,派出了负责检验新型火器实战情况的队伍,于是攻打大理国的汉军队伍中,除了汉军常规的虎蹲炮、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