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旗下,为一次上;蓦一丈三尺坑过,为一次上;急流水上浮二千尺,为一次上;弄剑,为一次上;负一石五斗米四十里,为一次上。已上一一试过,得上次者补罗苴也。
而且南诏国也有相当比例的骑兵,步兵与骑兵的比例达到了三比二,所用战马都是从吐蕃那里收购而来的西北马,并非更加出名的矮小滇马,甚至骑兵之中,具装骑兵的数量是轻骑兵的四倍。
这样一个地区军事强国,若任由其发展下去,恐怕华夏的西南地区就会出现一个北连蜀南、桂北、南抵后世缅甸的大国。
幸运的是,唐懿宗时期的名将高骈彻底打残了南诏国,其后相继出现的大长和、大义宁等国家,甚至被唐末五代时期的南方藩镇各种吊打。
这也是王伦鄙夷前宋军事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相比南诏国,前宋面对的大理国的军事实力当真是不值得一提,但宋太祖玉斧一划,哎,大理国又存续了百余年。
王伦对大理国的轻视,并非是不切实际的骄傲和大意,而是相比南诏国,大理国的军事当真非常孱弱。
因为相比于强势好斗、极富有侵略性的南诏国而言,大理国固然常备兵力号称十万,与南诏国相仿,也曾经对外扩张,侵略后世的贵州、广西乃至缅甸,但取得的战果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大理国发展到眼下,就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或者说一个绝大的土司政权,名义上的大理国主白蛮段氏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虚君,高、杨、赵等豪族大姓,各有领土和军队,三十七部蛮也各有地盘。
前宋名将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后,大理国的东部就分裂出了三个自号为国家、实际上仍旧是土司政权的势力,分别是罗氏鬼国、罗殿国以及自杞国。
不过在宋人眼里,这就是西南蛮的自娱自乐,根本不承认他们属于一国,到了新汉,王伦更加不可能认了,只是延续了前宋的政策,视为羁縻州。
李纲在治理蜀地时,朝廷对大理国最大的限制,就是大理国失去了从吐蕃、西夏方向购买战马的途径。
前宋由于在蜀地的势力范围只能维系在后世雅安市以东,大理国的商人们就很容易地通过后世昭通、曲靖等地,经攀枝花,过凉山、甘孜、阿坝等州,前往西夏的横山地区采购党项马。
到了新汉,袁朗向西进军,从后世雅安一路推进到了昌都东面,吴用进驻西宁府,肃清了青海湖,大理国的这一条采购西北战马的商路彻底被阻断。
可以说从新汉建国开始,王伦就从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