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有更鼓声次第传响。
群臣行礼拜别,声势浩大。
马蹄溅起飞扬尘沙,前面是漫漫无际的大路,后方城郭的墙垣渐渐剩下一道模糊轮廓,灵越收回眸光,放下了帘栊,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终须别,最是长安好风景,万里明月归故梦。
启珩:喷鼻血中g
渤海国(内含旅游介绍)
大风扬帆, 旌幡招摇, 天光照耀下一望无际的江水泛着粼粼青碧, 宛如鸭头之色,三艘高十余丈的庞大楼船斩波劈浪, 船底簇合着翻涌急滔,平稳地行驶于浩瀚江面上。
由于地理位置之故,渤海国的气温较之中原地区天差地别, 棉衣轻裘俨然取代了氅衣的地位。
每个方块里都盛放着一只梨子,上端切开的梨盖塞进冰糖红枣银耳,文火慢烤,渐渐飘散出一股子沁人心脾的香甜味道。
“帝后大婚不过数月,淑妃与皇后相继香消玉殒,这大明宫里头的风水合该请人好生瞧瞧了。”
的九五至尊生而克妻,而且还专克士族出身的贵女。
她拢了拢身披的轻裘,远目眺望滔滔江水,默默估算着距离泊汋城的路程。
从长安出发途经洛阳、汴、曹、齐、青、莱州到达登州,在陆路上的这段行程很是顺遂。
可是自打登州港乘船渡渤海,船行至辽东南端的都里镇期间,竟然遭遇了水匪突袭,万幸的是护卫皆是练家子,没有人受伤,除了船体有些损坏旁的并无大碍。
按理说,窦家水军常年驻守边沿海防,每年剿除的水匪不在少数,水匪之患不该如此猖獗,坏就坏在辽东旁有一个营州。
女帝时期东夷都护府大都护兼营州都督闻人均自恃兵强马壮,频频羞辱契丹和奚部首领,迫害两部族子民,视人命如草芥。
大应后期虽收回营州,但东夷都护府元气大伤,兼且契丹和奚部怨气难消,时常派人滋扰,阻隔营州一带通往幽州的陆路,水匪之患便由此而来,且层出不穷。
因所乘的船只船体损坏,一时无法修缮完成,启珩决定弃大应官船,登石人岛转乘泊在此处的渤海国船只。
诸人乘上渤海国楼船一路入鸭绿江口溯江而上,即是渤海十五府的西京鸭渌府。
是以,有心人要想刺杀,利用水匪之名施为是最好不过的方法,况且眼下登的是渤海国的船,船上潜藏着诸多未知的危险。
好久没杀戮了,她可真期待主动送上门的猎物。
她起初有些不明所以,当看见头戴箬帽的启珩擎着钓竿将咬饵的大鱼,视作战利品一般得意洋洋的炫耀给随扈,得来一顿天花乱坠的吹捧。
灵越的眼中有几分恍惚,曾几何时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