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五十发,工匠就会检查铳管状况,记录升温、变形等数据。到日落时分,已有三十七支铳管出现轻微膨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继续第二阶段!"叶明下令通宵测试。
火把照亮了试验场。子夜时分,一声异响引起注意——第422号铳管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在护盾上留下深深划痕。
"停止测试!"叶明一个箭步上前,小心拾起残骸。裂纹起源于膛线根部,呈放射状延伸——典型的金属疲劳特征。
天亮前的统计令人心惊:千支火铳中,三百余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壁裂纹,虽未爆裂但已属隐患。
"王爷的两千支订单..."老赵声音发颤,"还差七百..."
叶明摩挲着裂纹断面:"问题出在硫杂质。南山矿每批含硫量波动导致金属内部有微观裂隙。"他转向沈清,"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提纯方法。"
沈清彻夜翻阅大秦典籍,找到一段关于"金汁提纯"的记载:将熔融金属通过多孔陶板过滤,可去除轻浮杂质。
"试试这个。"叶明设计出多层陶滤装置,"第一层粗滤矿渣,第二层专吸硫化物。"
改进后的"二次精炼法"使南山铁的纯度大幅提升。但新问题随之而来——过于纯净的铁料反而降低了韧性!
"需要平衡。"叶明盯着再次失败的测试品,"保留部分有益杂质..."
经过数十次调整,终于找到黄金比例:铁水先过粗滤去除大颗粒杂质,再经特定温度的硫化处理,人为控制硫含量在安全范围。这种改良后的"南山玉二代",裂纹率直降至百分之五。
---
就当安阳忙于改进工艺时,边境传来惊人消息:北燕军中出现仿制的南山铳,性能接近安阳三个月前的水平!
"不可能..."沈清检查着探子带回的残片,"他们居然破解了油淬工艺!"
叶明刮下残片表面的氧化物:"看这青灰色,他们用的不是南山矿,但添加了某种物质模拟效果。"他嗅了嗅,"有松脂味...西域人喜欢用松炭冶炼,可能掺杂了钼矿。"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燕仿制品竟通过了三百发连续射击测试。虽然最终炸膛,但已远超早期火绳枪的耐久度。
"我们还有两项优势。"叶明召集核心团队,"一是颗粒火药,二是公差控制。但这两项被追上是迟早的事..."
工坊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