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总局的库房总管跪在地上,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大人,按现有精铁储备...只够造八百支铳。"
叶明手中的账册啪地合上。顾长青的三千支订单才下达十天,原材料危机就爆发了。传统使用的闽铁需从南方千里迢迢运来,根本赶不上工期。
"周边矿脉勘探结果呢?"
陈瑜展开地图:"南山铁矿品位尚可,但含硫偏高,以往锻造的兵器易脆。"
叶明指尖敲打着地图。南山距安阳仅三十里,若能就地取材,不仅解决运输问题,还能降低成本。
"取南山矿样本,立刻试验新配方。"
南山矿石在高温中散发出刺鼻的硫味。首次冶炼出的铁坯布满气孔,锻造时更是裂纹频现。到第五炉时,老赵灰头土脸地来报:"大人,又废了一炉...硫含量实在太高。"
叶明拾起一块失败品仔细观察。断面呈现异常的灰白色,与常规铁材迥异。他突然想起现代合金钢中的钼元素——某些含硫铁矿往往伴生钼,而钼正是提高钢材高温强度的关键!
"改变淬火工艺。"叶明卷起袖子,"试试油淬而非水淬。"
工匠们将信将疑。通常含硫高的铁料更易脆,该用温和退火才对。但令人惊讶的是,油淬后的南山铁坯不仅没裂,反而呈现出独特的青灰色光泽。
"再锻打九次,用新配方的淬玉液。"叶明亲自调整药液比例,增加了硝石含量。
当最终成型的铳管放在测试台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通条测试完美通过,铅弹滑行流畅无声。更惊人的是负重测试——这支铳管能承受比闽铁制品高两成的压力!
"南山矿有古怪..."沈清捧着测试记录,"同样工艺,闽铁制品到第八次重载就变形了,这个十二次还完好。"
叶明微笑:"不是古怪,是天赋。立刻调整配方,全面转用南山矿!"
---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南山矿虽然性能优越,但每炉成分波动较大,导致成品质量不稳。叶明将工匠分成三组:一组专攻矿石精选,二组负责标准化冶炼,三组做适应性锻造。
"分层验收。"叶明指着新制定的质量标准,"甲等用于狙击铳,乙等标准型,丙等改做骑兵短铳。"
最妙的创新是"误差补偿表"。沈清带领学子们测试了三百支铳管的各项参数,总结出"若前膛稍宽,则配稍紧的击发机构"之类的匹配规则,使八成"次品"经过巧妙组合反而具备特殊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