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有二三策,然后秉明陛下,若是大事,必会讲清优劣,让陛下择其优者而从之;若是小事,则会放手任由陛下而为,待事情不可为时,大将军才回借事劝谏、引导陛下,不管是谁,都无法指摘大将军有负托孤重臣之名,如此一心培养陛下,怎么可能不是忠勇之臣?”
说到此处,杨修顿了顿,在房中转了两圈,继续道:“不过,这些年来大将军屡屡违背祖制,以财物替代土地租税,更是将天下土地收归朝廷之手,虽然名义上公侯、士族之家仍然是这些土地的主人,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土地的掌控权。再加之改革军制、重启绣衣使者、建立军法府、公告府剥离各州、郡、县一级的办案、喉舌之权,且手握天下兵权不放,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忠臣所为,让孩儿也观之不明!”
杨修此话说完,屋中一时间竟然陷入诡异的安静,直到好半晌后,杨彪才长叹一声:“唉~,罢了,大将军如此惊才绝艳,其所建的三大学院,必然有其精心撰写的典籍。今日为父在席上已经为你求得一入学资格,待那国学院开学之时,修儿便去入学吧!”
“喏!谨遵父亲之命!”...
而回到府中的王允,则急忙跑进书房,挥笔写下一封书信,然后招来管家,让其明日一早便派人返回并州太原郡祁县老家,将书信送于侄儿王凌,让其尽快赶来任城,入学国学院。只是已经二十二岁的王凌赶到任城后,却并未依照王允的安排入国学院学习,而是一头扎进了兵学院,倒也因此也成就了王凌。
至于其余当日与会的朝廷诸臣,也是连夜挥笔写下书信,因此第二日一早,城门尚未开启,当朝大臣各家各府中的仆役、护卫等便已经挤在任城城门之下,等到城门一开,这些人便飞快的打马向着各自的目的地狂奔而去...
......
不说宴会后朝臣各家各府中的反应,单说何彧抱着女儿何莹,牵着孙坚遗腹之女孙凝,根本不管厅中众人反应向着后院而去。等即将抵达蔡琰所居小院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让何彧不自觉的停下脚步,感受着琴声中的欢愉之意,一抹笑容也不自觉的挂在脸上。
直到怀中的小家伙何莹,不住的扭动着身体,扯着何彧的衣襟指着院内急道:“阿翁~阿翁!快~快~,见阿母!”何彧才笑着柔声答应:“好~,阿翁这就带小莹儿去见小莹儿的阿母,呵呵!”说罢,便一抱一牵,带着两个小不点跨进了院门。
而恰好此时蔡琰也停下了琴声,听到院门出传来的脚步声和小莹儿“阿母~阿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