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到荆襄各个士族、豪门的实际情况后,则是鄙夷不已。如此繁华的荆襄之地,居然是由一群毫无进取心的士族之人掌控!不管是作为州牧的刘表,还是黄家、蒯家、蔡家等皆是如此。这些士族中最大胆的也就是蔡瑁了,但也只是想着守御荆州不失,没有一人敢如那袁绍、袁术一般,向外扩张。
因此成公英才绞尽脑汁,向蔡瑁献上此等浑水摸鱼的计策,然后再将此此计乃是蔡瑁所为隐蔽的透露出去,他成公英还不相信何彧会任由儒生大量流失,到时候必定会率兵南下荆襄,震慑天下。届时他成公英便有谋算何彧的机会了!
“呵呵呵,主公谬赞,此乃韩某分内之事!只是主公若想要大量学子南附,恐怕还得建一座学宫才行!”
听到“韩英”如此说,蔡瑁不由带着几分感兴趣的神色看去,然后问道:“哦?韩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主公!属下听闻那何彧趁着打压孔氏之机,将太学改为国学院,洪都门学改为大汉学院,并成立了兵学院,其中多以杂学为主,不再以儒学经文为重,必会引起不少大儒、饱学之士不满,主公何不向州牧进言,在荆襄之地建一南太学?一则荆襄本就文风繁荣,定可吸纳对何彧不满的大儒、学士;二则相当于宣告天下,太学乃是大汉之太学,既然他何彧不要,那荆州便再建一处,同时也是告诉天下人,太学在哪,哪里就是正统!”
“妙!妙啊!哈哈哈哈,韩先生此言甚合吾心,既如此,吾这便去寻州牧大人!”蔡瑁听得双目发光,当即一拍几案,起身向着屋外走去,而成公英则看着离去的蔡瑁,抿嘴带笑。
...而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袁绍、袁术兄弟,也开始了各自的谋划。袁术打着四世三公的旗号,只要是公侯之家、名门之后的子弟,均以最高规格相待,招揽人才。但寒门子弟、出身微末之人,袁术则只是让手下人看着安排,让不少寒门、微末之士对袁术不满,转而投向了袁术其兄袁绍麾下。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那位在历史上名声响当当的“吴下阿蒙”—吕蒙,吕子明了。
时年十六岁的吕蒙,乃是跟随姐夫邓当投军在袁术麾下,结果却看见同一日投在袁术麾下的另一名出身士族的青年,比他和姐夫二人的待遇好上太多,于是心中不忿,找上官理论,却被告知这就是袁术纳才的标准。作为十六岁的少年郎,正是热血、飞扬、胆大包天的年纪,哪里受得这种委屈?当即便把上官暴揍一顿,然后返回拉着姐夫邓当便跑。也幸得二人是在城外军营之中,所以两人一路打杀,总算是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