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诸葛亮觉得袁寒简直不可理喻,思索片刻后又和赵云返回军营,急匆匆写了一封信,找来王凌交代,“劳烦王将军将此信交给荀尚书,一定要快。至于田尚书的事……实在不行,王将军在殿下面前口述吧。”
“如此着急?”
“十万火急!”
“那某现在就去。”王凌见诸葛亮急成这般,接过信件后立即催马启程,只用了两日便来到后军营前。
后军此时部署在梁山附近,王凌两天便赶到,差点累死在路上,通报过后跌跌撞撞进了军营,寻到荀彧的营帐后将信件扔在荀彧面前,连一句解释都没有便有急忙去拜见王弋。
荀彧一头雾水,拆开书信仔细阅读,随后脸色大变。诸葛亮将一个可怕的事实推了出来,那就是尚书之中出了叛徒,叛徒不是刘晔,就是虞翻。
而且诸葛亮给出了十分可信的理由:第一,飞鸽传讯除了山地军,只有兵部最了解,不过工部也参与了建设。
第二,地方官倒卖左军弃粮,兵部和户部最好插手,但工部也能参与其中。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想要在行刺在军中的王弋,要么兵部有内应,要么就是虞翻和南华有直接联系,毕竟虞翻也是所谓的玄门中人。
得知这三条线索后,荀彧本能地将刘晔排除在外,但官至尚书的他早已不会被情绪左右,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等待着王弋的召见。
然而,这次王弋却没有立即召见荀彧,而是独自一人在营帐中沉思,他知道的甚至要比荀彧更多一些。
特别是在王凌转述完田丰之事后,他已经明白田丰想要向他传递什么信息了。
不知为何,王弋忽然想起多年以前,自己还是个懵懵懂懂的人主之时,在所有人的恭维和赞誉声中,荀氏叔侄教他不要信任任何人的时候。
或许,登上顶峰的代价就是如此,无论他之前还是他之后,一直都是这样。
因为他从未赐予过田丰田产,田丰家族目前也没有田产,而是一直遵循着他的理念在经商盈利。
经商……
王弋本以为他给予的已经够多了,但商人们在拥有财富之后总是想要更多,越来越多。
什么家中的计算失误,什么家中的奴仆已经吃不上饭了,什么必须向军中买些粮食,都是狗屁!
田丰真想说的是,冀州的一些家族已经等不及王弋回去了,他们迫切地想要想甄姜一样开设布坊,失误的铸币计划让一些家族想要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