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我还怎么吃饭……
沧州,中华书局。
丁广河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中华书局直属皇家产业。
丁广河有幸见到太子,还是在迁都之后的第一个除夕日,皇帝朱允炆与太子朱文奎同时现身英烈广场。
这也意味着大明王朝的除夕日被定为拜祭日,无论身在何处,都需要去就近的英烈碑拜祭一番,然后才是迎接元旦新年。
太子虽未成年,可其表现出的对贪腐欺民官吏零容忍的强势与威严令无数百姓欢喜。
朱文奎虽然不认识丁广河,但看他紧张与恭敬的神情便明白过来,笑着安抚道:“孤来这里不是找你麻烦,将书局的账册拿过来就好。”
朱文奎微微点头。
朱文奎抬起头看向丁广河,问道:“哪两本书?”
朱文奎微微皱眉。
只听说胡濙在研究医学,准备写医书,没听说过胡濙还写国子监监生的书啊。
比如商学院的周忱,这家伙在西疆省苦干多年,为丝绸之路贡献很大,直升户部侍郎。比如刑部侍郎王淮,早年间在国子监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人的名字。
人物,精彩的故事,蕴含的道理,要成为这种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朱文奎看向丁广河,问道:“这书多少钱,百姓能买得起吗?”
朱文奎笑了。
于谦问道:“这里的百姓每年大概有多少存余?”
朱文奎点了点头。
百姓有了抗灾能力,朝廷稳定的基石便铺好了。
通济门外。
宋远扯着嗓子喊道:“清山装配厂,要三十人,长期做工,一旬八百文,一旬一结。”
“有没有去玻璃厂的?”
于谦站在人群之外,看着热闹的场景,皱眉道:“出了好多不曾听闻的行当。”
父皇曾说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会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或许政治体系不变更,但经济体系会先发生变化。有一个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东西,会伴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无可阻挡地出现在大明。
这些年来,金陵、苏州、杭州等地,早就出现了这种雇佣市场,只不过远没有眼下如此热闹,那时候也没有出现那么多的厂,更多的是一些纺织作坊。
朱文奎听朱允炆说起过资本的可怕,知道资本的逐利本性,它可以让人过得好,也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它可以成就伟大,也可以让伟大沦为渺小。
时代的潮流是不可能逆转的,唯有顺势而为,善于使用,才能确保一切力量为朝廷所用。
好事。
没敌人可收拾,想要延续与再创大明辉煌,就需要内治!
朱文奎看到了大明新兴的行业,看到了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