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奎点头,内心舒坦多了。
太祖是打地基之人,父皇是立梁柱之人,那自己,就应该是添砖加瓦之人。
送别的队伍里传出了一片片哭泣声。
马恩慧整理下了下衣襟:“这个时候,玉辇里一个人好过两个人。治国十余年,人心如此,皇上定会有不少感慨与欣慰,让他一个人笑笑也好。”
马恩慧轻轻摇头:“妾身所作所为,相对皇上而言不值一提。”
皇后做了不少事,安稳的后宫,皇室的诸多产业,皇子的教育,妃嫔关系的调和,还有陪着自己这个老妇人打发时间等等。
“民心啊,才是王朝最宝贵的东西。”吕太后感叹着,伸手拉开了帷幔一角:“现在大明拥有了这宝贵的东西,隆盛可期。只可惜,孝康皇帝他……”
黄二月拉着陈余的手,眼眶湿润。
黄二月看着陈余,有些于心不忍地低下头:“我们不能去北京,蒸汽机纺织已经完全成功,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属于蒸汽纺织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必须留在金陵,准备好倾销之事,这是皇上交给我们的使命。”
黄二月手上发力,捏了捏陈余的手:“等我们送走水师船队之后,就着手准备第一次大规模倾销。皇上说过,要让西方再无手工业,全部依赖于大明的产品。要控制西方,遏制西方,就应该给他们,那就话怎么说的?”
永远留在金陵
朱允炆坐在玉辇里,始终没有下令停下来,没有对金陵百姓说什么。直至车队走了数里之遥,接近龙江码头时,无数的百姓依旧跟在队伍之后,一路送行。
负责护送朱允炆的不是别人,正是水师的李坚与骆冠英。
水师大都督府同样需要迁移到北京,天津港与东海水师将会得到增强,但金陵还是会保留一个水师都督府衙署作为办理公务之地,负责金陵的造船、海试、船只分配、物资调度等等。
“皇上,距离龙江码头不到一里路了,百姓们还在跟着。”
朱允炆沉声道:“先去码头吧。”
刘长阁带人最后一次检查过船只,确保不存在任何隐患之后,也出现在了龙江码头之上。
车驾抵达龙江码头,朱棣、郑和、朱能等率众迎接。
朱棣肃然道:“一切顺利。”
朱棣笑着谢恩。
朱棣要的是船,原本要求的人手是不少,可筹备起来才发现,各方面的人才都要有才行,泥瓦匠需要,制造笔墨纸砚的匠人也得跟着吧,还有谁懂得酿造酱油醋,到了燕国咱还想吃点酸白菜,宫里赏赐下来的朝鲜火者也得带走吧。
什么人都缺,自然需要都要点一点,这一点点加起来,人口数量可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