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后勤也无法补充足够的热量以保证安全。
自己扛着粮食去,弄个雪橇拉着去?
派水师从库页岛向东北而去,经白令海峡也可以抵达北美洲?
冬天不顺风,夏天浮冰无数,铁达尼号也扛不住浮冰,更不要说大明的木船了,一旦被撞毁船只,亦或是被浮冰包围,只要一场寒风,所有船都会冻在大海之上动弹不得,凭借着大明军士手中的刀枪与有限的火药,恐怕开不出道路来。
至于从南洋出发,横跨太平洋直接抵达南美洲,这条路依旧充斥着危险。
没有直接穿越大海万里之遥的经验,直接将所有人投入到宽广的太平洋里,和送他们去死差不多。相对横穿太平洋,自非洲西海岸出发抵达南美洲的海程少了几千里海路,而这少走的海路,便是大明军士的性命与远航成功的机会所在!
只是,时代在变化,情况也发生了改变。
“加上你们积累了丰富的远航经验,深海经验,知道如何
郑和看向那一道航线,沿途几乎没什么岛屿可以停留,全是茫茫大海,这一航行的难度比之以往更甚。
杨荣也深感不安,海域越宽广,说明越危险,谁知道里面的风浪有起伏,多恐怖。
朱允炆放下竹节,坐了下来:“这一条航线一样很是危险,水师能不能走过去,折损多少,朕也不好说。朕选这一条航线的原因有二,你们且听听。”
这一次,皇上必然也有他的理由。
郑和重重点头。
完整的洋流方向是皇上给的,经过航行验证,不会有错。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沉声道:“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验证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圆的。兵分两路,一路自非洲西海岸前往美洲,一路自太平洋进入美洲,于美洲集合之后,彼此交换东西船只,一路从美洲西海岸返回,一路从非洲返回。地圆说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环球航行,而这个使命,只有水师能完成!”
我们脚下的地星是圆的还是方的,古来便有争议,没有定论。
但古人中提出地星是圆的人也有不少,国子监、钦天监经过多年的争辩依旧没有形成定论,因为有些问题无法解释。可随着大航海的材料不断出现与被研究,地圆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推动大明未来发展与进步的是国子监的监生,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有些大是大非,干系到基础科学与世界观认识的大问题,需要的不是皇帝下结论,而是实践出真知。
朱允炆深深看着郑和,严肃地说:“这不仅仅是一次验证地圆说的环球航行,还关乎着大明人如何看世界,如何认识世界。”
世界是怎么样的,水师要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