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地看了一眼叶灵儿,这个永嘉学派的女娃娃了不得。
分家之后,人少了,不利于完全的教育。在这个关头,降低国子监门槛,将一些府学里面出色的生员早点引入到国子监以作补充,是一个绝佳的对策。同样,县学生员也可以借此机会进入府学。
夏原吉拍手称赞:“永嘉学派的思想在国子监有一批追随者,他们又将这些思想用于各院之中,掀起了不少风潮。这门学问与智慧,着实令人惊叹。”
“标准统一?”
匠学院院长周昌肃然地点了点头,起身道:“夏尚书,标准统一是眼下国子监,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它阻碍了国子监进一步研究。标准的确定与细化,已迫在眉睫。这一点可以借此机会,确定下来。”
夏原吉云里雾里。
再次统一度量衡
夏原吉沉默了。
西面的切糕是三斤,跑东面检查下还是三斤,不存在你切了三斤,换个地方称下就成了八两。
斤是几两,一里有多远,朝廷都会给予规范,百姓们也都习惯了。
大明也一样,老朱时期早就确定过规范了,度量衡在全大明疆域内并无问题。
李志刚见夏原吉有些不解,便站出来解释:“随着国子监各方面的研究深入,度量衡上不统一,缺乏标准确实是极大的问题。眼下朝廷施行的度量衡足够满足百姓日常所需,但对于国子监的研究来说,不够,远远不够。”
李志刚看向周昌:“还是你来说吧。”
“朝廷在测里程时,往往以人步量为主,找个人走个三百六十步便是一里,但这个标准是不对的,每个人的步幅不同,每一次迈出去的距离也不同,城外十里,实际上可能不到十里,也可能是十里还多,并不标准。”
周昌严肃地说:“夏尚书,标准不规范,带来的问题极是严重,对百姓来说不影响,可对国子监影响太大。就以火车来论,他半个时辰走多少里程,多少煤炭能走多少里程,多少速度走过多少里程,必须有一个精准的衡量,一旦计算错了,火车很可能无法做好制动,可能停在尚未进入站台或穿过站台处。”
周昌指了指地面,又指了指衣襟,沉声道:“朝廷在尺度上的标准并不规范,还分了营造尺、裁衣尺、量地尺三种,营造尺与量地尺基本一致,可裁衣尺却是另一个尺寸。随着国子监深入研究,许多尺寸也不够用了。比如时刻问题,时辰、半个时辰,四刻,三刻、两刻、一刻,这些都不好用于计算。”
夏原吉也算是博览群书之人,可对于擒纵器并不了解。
“时间是一个极关键的单位,国子监许多研究都需要用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