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接受建议的可能性,同时也赌赢了胡姓先生策略的效力,将能成功援救燕王。
然而,当时的徐允恭没想到,他认为的奏本被皇帝注意到后,并未避免受到其它大臣的知晓。
直到他重新回诏狱辛苦了一整夜,第二天就听到从皇宫传来消息——他的谏言像雪花一样铺满在了皇帝面前。
这份意外让徐允匆忙的脑子一片混乱。
年轻的指挥使毕竟缺乏重大经验,战场虽是血腥,久历之后会使人产生某种程度的适应感,但朝堂斗争却是不同的,口头攻势的力量足以穿透人心。
而这正是那些东西放在你的头顶、耳边的事情,它们比战场的挑战复杂且难以预料得多。
"战场上的事体,若是你感到无法接纳,唯一的办法或许只是退出战场,寻找另一块不受硝烟洗礼的土地,从此再也无法目睹 ** 实弹、鲜血淋漓的场面。
相比之下,同僚之间的指责与检控则另有一层深义。
这如同飘浮于空气中的微尘,一旦 ** 四起,各种忧愁困扰会不绝如缕,如影随形,无论你躲闪到何处皆无处逃避。
徐允恭原本想要急忙赶入皇宫向陛下谢罪,但出宫前恰好遇到了正闲庭信步在御史台里的胡轲。
一番对话让徐允恭打消了前往解难的意图。
"你觉得那些对你指责之人了解事情真相吗?"
胡轲一边活动筋骨,已经在此地漫步了一整天,也得以沉浸在天地的真气中。
"此刻我不关心他们的真正用心何在,我唯一在乎的是能够让陛下知晓,此事上我并未怀有任何个人私心。
"
此时的气氛紧张,当面对胡轲这位看似悠哉悠哉却言词犀利之人,徐允恭的心情也不佳。
"无心私心?你这句话只能自说自话,并且再多一个‘听起来似乎可以’就到头了,讲给别人听就像笑话一样荒谬。
孔子有云:以无私反而显其私,如此解读,实际上是将一群找不到发泄渠道的大学者置于了风口浪尖。
《老子》曰:“不是因为他没有私心,因此能成其私心的体现,”您这种对圣人原意扭曲的解释,这才是满朝官员最为不齿的行为。”
徐允恭心气不平,这时却被胡轲附会上一套曲解过的圣人名言,更增加了他这位读书人身的怒火。
然而,这愤怒在脑海中激荡回绕了几下,突然变得平静起来。
在这激荡过程中,夹杂了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