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儿,你可真会躲。”王耀笑嘻嘻地爬出来,扑进董熟的怀里。
王信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满是幸福。他笑着对孩子们说:“好了,现在弟弟找到了,等会儿开宴的时候可要乖乖的。”王首骁和王耀乖巧地点点头。
此时,诸葛稳步走上前去,他神色恭敬,微微躬身,语气中满是赞叹地说道:“主公,郡主与王子如此伶俐聪慧,实乃幸事一件。郡主活泼可爱,充满活力,寻找弟弟时那专注的模样令人动容。王子虽年幼,却也机灵聪慧,懂得躲藏起来与姐姐嬉戏。此等孩童之天真烂漫,实乃主公之福泽所至。”
一旁的王伏不甘落后,也急忙上前。他神色激动,语调激昂地说道:“主公,如今主公后继有人,且郡主与王子如此伶俐可爱,实乃上天眷顾。主公之威德,众人敬仰。有此伶俐之后,千秋万代,世人都要说得子当学吴王信了。主公之功绩与贤德,必将与这伶俐的子女一起,流芳百世,为后人传颂。”
“你们呐,不要以为本王如今蟒袍加身,就也变得喜欢那些阿谀奉承之词了。本王还是喜欢有真才实学之人。”王信微微眯起双眸,神色淡然地看着他俩的模样,随后轻轻端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那优雅的姿态,尽显王者之气。
王伏听完王信的话语,立刻恭声说道:“主公,此次科举乃是举贡连考,进京赶考的举子之中,有一沧州举子,此人姓高,在下只知其姓,却不知其名讳。此人曾写下过一篇《赞镇海吼赋》,其中用词虽不十分华美,但也确实有些文才。然而,其才究竟有多少,却也难以定论。此赋流传开来,或赞其文采斐然,或唾其立意不明,可究竟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还需进一步考量。”
王信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后,他转头看向董熟,开口问道:“王妃,你那学生叶婉就是沧州人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董熟听完王信的问话,轻轻摇了摇头,柔声说道:“不是,叶婉是滨州人。”她的眼神清澈而明亮,语气十分肯定。
“滨州啊,滨州,滨州在哪?”王信微微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他的目光中充满了疑惑,仿佛在努力回忆着关于滨州的信息。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了沉思之中。
董熟瞧见王信陷入沉思的模样,轻声说道:“滨州在山东,就是武定府。”
王信听到“武定府”三个字,顿时恍然大悟。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明悟,说道:“是武定府啊,那本王知道了。那里时常遭受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