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震撼了明军将士,也印证了情报的准确性。曾经富庶的恒河平原,如今满目疮痍。村庄凋敝,田地荒芜,道路上可见流离失所的饥民。地方官员或望风而逃,或紧闭城门以求自保。偶尔遇到的地方守军或王公(如马尔瓦Malwa、拉杰普塔纳Rajputana地区的一些土邦)的部队,要么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便溃散投降,要么干脆直接派出使者献上礼物表示臣服。李定国严格执行光武帝“速战速决,直取德里”的命令,对这些地方势力,只要不主动攻击明军,便不予理会,最多留下少量仆从军看守交通要道。
明军的行军速度极快,得益于良好的组织、先进的装备(骡马化、部分路段甚至使用了实验性的蒸汽牵引车拖曳重炮)和对敌人虚弱本质的准确把握。他们如同插入腐朽木头的烧红利刃,所向披靡。消息如同瘟疫般在莫卧尔帝国蔓延,恐慌以比明军行军更快的速度传递到了德里。
**德里的陷落:帝国的终结**
当明军先头部队的黑色军旗出现在德里城郊时,莫卧尔帝国的心脏——沙贾汗纳巴德,彻底陷入了混乱。
年迈的皇帝穆阿扎姆早已被接连不断的坏消息(马拉塔人进攻、锡克教徒叛乱、地方总督不服从调遣)和明军势如破竹的推进打击得心力交瘁。此刻,他蜷缩在红堡奢华的寝宫内,听着城外隐约传来的枪炮声和城内民众的哭喊、骚乱声,眼神空洞而绝望。他试图召集军队保卫都城,但响应者寥寥。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要么在遥远的南方与马拉塔人纠缠,要么早已被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拖住,留在德里及周边的,多是老弱病残和缺乏战斗意志的城防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贵族私兵和城市民兵,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如虹的明军面前,不堪一击。
战斗在德里城下爆发,却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明军没有强攻坚固的红堡(Lal Qila)和庞大的德里城墙(此时已有多处破损)。李定国采取了更高效的方式:集中优势炮火(包括从舰队拆卸运来的部分海军重炮和陆军的野战炮),猛烈轰击防御相对薄弱的德里门(Delhi Gate)和喀什门(Kashmiri Gate)区域!硝化棉火药赋予炮弹前所未有的威力,古老的砖石城墙在持续的猛烈炮击下剧烈颤抖,大段大段地坍塌!
炮火准备后,由“龙骧卫”精锐组成的突击队,在“猛虎”坦克(喷吐着火舌,碾过瓦砾堆)和轻型野战炮的抵近支援下,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从城墙的巨大豁口处汹涌而入!他们手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