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城西有座上清观,观中的掌教是叫做赵一清的道士,奉养上清一脉,观中有二百道士,皆是门人弟子,城中信仰的民众不少,时时有人捐献银两,这赵一清也来者不拒,门下弟子便有些不满,觉得师父这样做不对,道门中人理应无为清静,怎么可以收人钱财,与礼相悖,不是道门所为;可是师父一向我行我素,雷厉风行,谁也不敢说话,心中有怨,脸上带笑,唯有如此,谁叫人家是掌教呢?
袁承天寄住这上清观,见这赵一清如此行为,心中便不快。他私下听观中小道士说话,知道这观门上扁额“上清观”三个字可是当今天子嘉庆御笔所书,当事之时这赵掌门感激涕零,大有士为知已者死的慷慨,他全然忘却了汉人天下被别人占了,不思复国也就罢了,便巴巴地感激敌人的恩惠,更加忘却了蛮奴踏破我河山,多少汉人遗尘里!唉,世间多少仁人义士,为国为民可以舍生取义,蹈死不顾;世间亦有汉奸走狗,不知民族大义为何物,甘心为异族朝廷卖力,对付自己同胞了无愧色,只为了头顶上那花翎顶带。
袁承天见这赵一清的行为不堪,不如师父万分之一,同为道门中人真是天壤之别;师父心系天下苍生苦难,脱百姓于厄为己任,虽知此事着实万分凶险,可是他为人一向侠肝义胆,见不得不平事,为他人之事总是义所当为,又有什么斤斤计较个人生死安危,只是天下人复国的人少,安于现状的多,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天下人本就是趋利避害的多,所以世间英雄不常有,小人常戚戚!
赵一清见这袁承天虽面目英俊,只是做事本分不会圆滑奉承,便不与他多所说话。袁承天也乐得这样,因为他一向不喜欢与这世俗之人多所交际,这也是他本性使然,勉强不来,也许在别人眼中他与别人格格不入,不会做人,可是他本来就是天生傲骨,心灵高尚,从来不会虚伪做人。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他只走自己认为对的路,那管前追荆蒺满布也要前行,前行便有一盏明灯照亮前程!
这日闲来无事,他在房中打坐,修炼本门“丹青一指化青冥”的无上内功心法,只是怎么也静不下心来,眼前脑海一个是柔柔弱弱,温尔可亲,让人不可亵渎的师姐;另一个是随之所性,无拘无束的清心格格,她们都一样地温柔以待,如果让他在两个人之中取舍,真得难以抉择,可是他只是把赵碧儿当做师姐看待,别的意思倒没有;可是对清心格格却又当别论,不知为什么自从一见格格至今,满脑子是她的影子,怎么也无法抺却,这难道便是情之所钟,端在我辈?——可是匈奴未灭,何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