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置对方于死地,剑术比拼本来就是讲究一招制敌机先,这也只是看个人对剑术的领悟,因为因人而异,天下习武人尽多,可是世间的绝顶高手也就那么几位,可见一个人的天赋异禀,从来都是最为重要。而袁承天而今的内功心法和剑术骎骎然有逾越世上各大剑术名家的势头,实属难能可贵;傅传书究竟不如,这也是人的资质不同所造成的,也是无法可想!
袁承天之与傅传书性情迥异,他始终忠义乾坤,以一贯之;而傅传书却人非良善,心生邪念,以致入了魔道,再难以自拔,所谓善人善念,恶人恶念,有时恶人也绝然不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所以对恶人网开一面便是对良善之人的涂毒;有时杀恶人既是善念也未必错,所谓:天道好还,从来不欺世人!且看朝代更迭,兴亡之间,受苦多是底层百姓,无关乎帝王将相,所以元人张养浩便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是这位齐东野人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只是忍看天下蒙难而无寸功,正是:最怕问初衷,大梦成空……
因为傅传书从来心术不正,有时便要求全,可是世上之事哪有完美的,欲求而不达,所以他于剑术便难已达到化境。今日两者交手便不能够随性而发,虽然剑势凌厉,然则剑气却难伤及人命,只是虚张声事而已,可是在旁人看已是非同小非,因为他们不谙这昆仑派的剑术,不知底蕴,所以人人反而觉得这傅统领反胜筹,而袁承天似乎左躲右闪,似乎力有不逮,难以为继,可是在真正的武学大家看来袁承天只所以左支右绌,并不发难,皆是诱敌深入,让他尽情施展出这剑招,以便寻找可剩之机,所谓一招制敌。傅传书掌中剑招频频刺向袁承天天窗、明堂、神庭三穴,只因这三个穴道相距只是寸许,易于认穴击刺。袁承天以剑相格,一一将其化解,而后持剑削向这位大师兄的承山、绝骨二穴,剑走下三路,自是要他出剑回救。傅传书知道若被这位小师弟刺中双脚便自废了,不能行走,岂不是等同废人,所以他只有回剑自救,不再出剑攻伐。袁承天见此招奏效,不再过为己甚,收剑入掌,倒提在手,意思是就此罢休,两不相争,只是这他好意人家却不领情,因为对于傅传书来说这张家口志在必得,不能因为袁承天出头而罢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觑准袁承天收剑于手之际,忽地长剑一送直刺入小师弟的小腹,还好袁承天一经受刺便身子向后滑出,所以并未刺入要害,于性命无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