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自的责任夫子的引导下,依次整理自己的帽子、衣服和腰带,使其整齐端正。
正衣冠这个过程不仅是让外表整洁,更寓意着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做一个有规矩、懂礼仪的人。
开笔礼的第二个部分则是朱砂启智。所谓的朱砂启智,就是各位责任夫子用蘸着朱砂的毛笔在每个学子们的额头正中央点上红痣,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开天眼”。
而“痣”与“智”谐音,寓意着开启智慧,希望学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在各个责任夫子给自己班级中的所有学子们的眉中间都点上了红痣以后,朱砂启智这一步也算是正式完成了。
开笔礼的第三个部分称之为击鼓明智,所谓的击鼓明智,就是让学子们依次走到鼓前,拿起鼓槌击鼓,通常是击鼓三声。鼓声越响,声音传得越远,寓意着志向越远大。第一通鼓表明少年立志,第二通鼓希望学业有成,第三通鼓则期盼着今后能光宗耀祖。
因着教室的场地有限,虽然乌云娜提前了解到古代学子监开学时有这么一个流程,也在每个教室里都设计放了一面小鼓,但到底地方有限,鼓并不大,这个击鼓明智让这些个小孩子们很是新奇,倒也没有嫌弃鼓小,一个个的都排队上前,就等着敲鼓呢。
随着最后一位学子的鼓声落下,这开笔礼的第三个部分便也算是正式完成了。
接下来便是开笔礼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符合开笔礼这个仪式名称的一步,启蒙描红。
所谓启蒙描红,便是学子们在各位责任夫子的的指导下,用毛笔在纸上临摹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如“人”字。这一笔一划的书写,不仅是学习汉字的开始,更蕴含着要做一个正直、有担当之人的深刻寓意。
每个学子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正襟危坐,桌子上放着早已准备好的写有“人”字的字帖。学子们很是认真的慢慢的在纸上描摹着字帖上的“人”字。
待最后一人的一笔落下,整个开笔礼也算是正式的结束了。待整个释菜礼和整个开笔礼都结束以后,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正上方,大家便不在继续接下去的仪式,而是在各自责任夫子的带领之下,浩浩荡荡的去了学校中所设置的食堂内吃饭,准备在下午继续接下去的仪式。
因着第一天开学,食堂里的菜色很是丰盛,胤祺和胤佑在乌云娜的建议之下,将食堂设置成了与现代大学那般,可以自己选择吃什么菜,如果家里有点资产,又吃不惯大锅菜,也有小炒和小吃可以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