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是有偏差的,正负5岁。”
“我说小李,你这偏差有点大。”
“我们实验室这设备精度不够,只能达到这程度,你们将就一下。而且这份DNA也跟数据库里的比对过了,现有资料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
“笔迹有确认吗?”
“确认是董宏振的笔迹。纸和墨也都在车库里找到匹配的了,就是拿他孙子的画画的纸撕下来的。”
“所以,这就是董宏振自己在车库里写的。至于是不是自愿的,就只能等抓到凶手了才知道了。”
“那个吊人的绳子有结论了吗?”
“证实是补渔网的线,新的没用过。而且我们已经在本地找到了一模一样的,这款渔网线在定城销量不低,定城各个卖渔具的店都有,临县也不少,甚至销往全国。我今天开车随意找了几家渔具店,大的连锁店和小的门面店都能轻易买到这款线。”
“那这样看来要从渔网线的来历查起会很难了。”
“我们物证科是这么认为的。”
“渔网线上也没有其他有用价值,比如皮屑什么的?”
“没有任何发现。”
接下来,许娴汇报了关于李美可娘家人的调查情况,26号晚上那天是李美可弟媳的妈妈生日,所以他们一家全部都去弟媳娘家吃饭去了。
“李美可的父母也去了?”
“去了。”
“这倒有点稀奇,要么这对亲家关系真的特别好,要么是大生日。”
“不是凑整和凑五的生日,就是很平常的生日。”
“是在饭店里吃的,还是家里?”
“说是在家里。”
“在家里啊~”顾琛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
“那这个不在场证据也不是很完善。”
“我去调了李美可娘家楼栋的监控,是四个人一起上的车。弟媳娘家因为住的地方比较偏,城乡结合部,所以他们那里没有监控。也跟他们一家人确认过,当时他们都在一起吃饭,晚上11点半左右才离开。”
等许娴说完,就轮到了王东。
“我想着勒死老董的是鱼线,把老董吊起来的是渔网绳,这个凶手势必跟钓鱼有点联系。所以今天又去找老董的几个老伙伴聊了聊,顺便在他们几个家里溜达了下,还向他们求教了钓鱼的诀窍。”
“东哥,你敢情不是去查案,是去学习的。”刘安明开玩笑地说。
“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