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咱们国库有这么丰厚吗?!
这……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
以至于大唐在建立之初,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抄作业对象。抄汉朝吧,那又有点久远,抄隋朝吧,隋朝作为亡国前朝,其中制度有很多不能直接拿过来用的部分,更不用说中间那些其他短命鬼了。
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他们都对前朝的教训作出诸多思考与整理,这也侧面印证了他们对于国祚能否真的绵延的担忧。
李渊已经被判了寿数,是没什么想法了,李世民眼神中立刻闪烁起光芒,这样的盛世在他的任期内,是不是还能看见一些苗头呢?
【而在安史之乱后,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就变成了“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从文学上来看,这种转变并非是恶性的,曾经浪漫的理想主义在战争中显露出了自身的不足,诗人们不得不用更为现实的眼光去审视这个国家和它的子民正在经受的纷乱。
李世民和李渊皆是将“安史之乱”这四个字默念了一遍。
这一乱……大唐国祚还能再延续下去吗?
李世民的心情be like:仰卧起坐过山车
现在的唐朝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的前半生就和父辈们一样,励精图治,使得国家的发展进入到一种前所未有之盛况。
李隆基执政时间渐长后,那个年轻时雄心勃勃的他逐渐隐身,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湎于声色犬马,听信谗言,任用佞臣的昏君。
而封建王朝的兴盛极大程度依赖于领导班子的个人能力,这种皇权集中的制度,需要皇帝本身有着坚韧不拔的心性和一腔热血,才能够走得长远。此时此刻的李隆基显然不能胜任一个优秀的君王。
引火线有了,还需要一个炸响第一颗惊雷的人,以及真正的□□。
而安史之乱也多亏了此时唐朝军兵制度的变化。
而这种制度依托于土地本身,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依赖于均田制这种维护农民土地的制度,这些兵原来都是田地里的农民,随着土地兼并的加深,这些农民失去了自己的田地,也就变得漂泊无依起来。府兵制也就自然而然地推行不下去了。
于是府兵制被废除,新的制度是募兵制。和它的字面意思一样,现在军兵都是花钱征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