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胸中郁闷满满,扶苏此举,往好处想,是对他这个父亲的信任与忠孝,和胡亥那个王八蛋相比,个中情义,实在珍贵。
“再传扶苏……御史拟令便称,朕念及父子情深罢。”
于是传扶苏的第三个传令侍卫奔驰而出,行至宫门,碰巧遇上最初去传扶苏,但被第二个传令兵叫回来的一号传令兵。
三号苦笑一声:“接陛下最新命令,还是传公子扶苏。”
大殿内,天幕之音仍在继续。
后世史料推测,公子扶苏对儒学耳濡目染相较于法家学说,他更倾向于儒家,但是他爹秦始皇比较有想法,力排众议选择了少数派法家。扶苏被赶去上郡,就是因为在“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他处处和亲爹作对,惹了嬴政不高兴。
假使这当中哪里出了变数,或是始皇的尸身被非赵高党羽发现,或是蒙恬再强硬一些,能够劝下扶苏,整个大秦的历史都将改写。
所幸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并不是某一位暴君就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行进的,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冥冥中阻止胡亥继续祸害人世。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在以前,按秦朝法律,征用徭役,误了天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谁家没点急着要处理的事情呢,迟到了也只会受到一些训斥和责问罢了。但是当时间线推到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还没离谱到真的“失期当斩”的程度——这是陈胜吴广用于招揽起义军的名头,但是这样荒唐的说法民众们都能相信,秦法之严,可见一斑。
整个大秦,竟是找不到一个能站出来力挽狂澜的人。
现在对赵高怒目而视的可不止是秦始皇了,冯去疾碍于在陛下面前,否则几乎要维持不住形象破口大骂。
李斯心里倒是没有太多波澜,他是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的,既然胡亥能三年内葬送大秦,那说明朝中已无能够和赵高抗衡的势力——那自己的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如果要想对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作分析,不可避开的便是这个世人对秦始皇最大的误解——焚书坑儒。】
【首先要指正的是,焚书坑儒虽然常常连在一起说,但这其实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两件事情,两者的性质和程度也完全不同。
宋人称“焚坑之祸”,元人言“焚坑之厄”,明人语“焚坑之惨”,千年来古代文人墨客始终将“焚坑”一事描绘为地狱图景。
先说焚书,最先的起源也不是李斯一个人一拍脑袋,想出了这么一个“绝世好主意”。早在战国先秦,商鞅变法之际,韩非子已经提出了“燔诗书而明法令”的观点,嬴政和李斯也不过是抄一抄先辈的作业,不算是太过出格的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