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免有些忧心,递信问温以缇要不要请几位名士站台,像寻常话本那样弄些热度。
温以缇只回四个字:“稍安勿躁。”
她望着书案上堆得老高的医书手稿,眼底漾着自信。
其实一开始温以缇初时对发售《知味小语》并非全无忐忑,毕竟是头一遭涉足书局生意。
儿时她曾动过写话本子的念头,后来缠着崔氏买了些时下流行的读物,才惊觉自己先前的想法实在天真。
这个时代的话本子远比她想象的鲜活,虽也有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却更不乏勾人心弦的悬疑桥段,或是让人捧腹的诙谐篇章,情节精巧得很,绝非她以为的那般单调乏味。
温以缇虽在前世读过无数小说,却也清楚,自己笔下的文字未必能讨得世人喜欢。
她能想到的题材,这世道几乎都有了,唯独“穿越”算是个例外。
倒是小时候看过一本类似“重生”的话本,讲的是魂魄附到草木身上的故事,内核竟与现代的某些设定隐隐相合。
只是碍于皇权至上的世道,这类故事鲜少涉及官员或皇室,多半绕着市井小民展开,倒也有趣。
毕竟前世如《红楼梦》《聊斋》这类传世之作,即便到了现代依旧备受追捧,可见这世间的话本类型本就繁多,能在其中闯出一条路来并不容易。
后来还是周小勇先在外头细细查访,又借着在翰林院当值的便利在读书人多方打听,才总算摸清了门路。
如今市面上的话本虽品类繁杂,专门写给孩童看的却寥寥无几,除了些枯燥的启蒙读物,几乎找不到真正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有趣册子。
正是这番调查,再加上周小勇心中早有的那番盘算,两相结合之下,他们才渐渐生出了底气,觉得《知味小语》或许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所以,温以缇信周小勇,那个在三教九流里摸爬滚打过的进士,最懂如何让一件事物悄然走红,那些藏在市井里的门道,可比朝堂上的规矩活络多了。
她知道,周小勇那边正憋着一股劲,而《知味小语》的热度,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
当然,他们最终的目的是想让《知味小语》广为流传,而非只在京城掀起一阵风潮。
但毕竟京城的热度是基石,这年头,无论什么新鲜事物,只要沾了“京城出来的”的边,传到外地方总能引来几分格外的追捧。
这事温以缇就打算就交给苏青处理了,江南文风鼎盛,她本就是那边出身的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