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大清国的皇位并非父死子继,理论上皇太极的兄弟皆有资格。
但这都不重要,哲哲心里想着,待回去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侄女儿。
可她还没来得及答复,满朝的汉人官员便站出来反对,理由自然是福临年纪太小。
还列举出汉朝以来多位幼子继承大位后,使国家衰败甚至亡国的先例。
于是朝堂顿时吵作一团,最终闹了个不了了之。
整个朝会过程中,睿亲王多尔衮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沉默着。
朝会结束之后,多尔衮还未出宫门,便被庄妃召见。
多尔衮倒是没有意外,便跟着内官去见了庄妃。
庄妃年约三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其生的白皙恬静明眸善睐,毫无一丝草原女子的粗犷。
只是此时的她脸上带着忧伤,丈夫的突然故去让她瞬间失去了所有的依仗。
她心里十分明白,皇位的继承必将掀起血雨腥风,而她,便处在那风暴的中心。
进了大殿后多尔衮并未行礼,而庄妃也没有表示,只是挥手让殿内的下人离开,并吩咐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下人都离开后,庄妃先开口道:
“你……真的要推举福临为新帝吗?”
按照规矩,庄妃应当称呼多尔衮为睿亲王,而这个你就显得亲近,似乎两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然而多尔衮却略显冷淡的道:
“你觉得呢?”
闻听此言,庄妃白皙的脸上并未因此生气,反倒有些喃喃的道:
“你还在怪我?我又有什么办法?
是他们逼着我进宫的,那个时候,你又做了什么?”
他们相识在草原,本该有一段佳话。
那时努尔哈赤为了笼络蒙古部族,大量的施行满蒙通婚政策,当时的努尔哈赤与她父汗商议,竟将她嫁给年长她许多岁的皇太极,而将她的一个妹妹嫁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却并未因此去与他的父皇理论,自此两人虽都在盛京,却几乎不得相见。
多尔衮沉默了。
这是他深埋心底的痛。
见多尔衮不言,庄妃又道:
“你是不是……想坐那个位子?”
庄妃不像她的姑姑,听了姑姑讲述朝堂上发生的事,她马上就知道礼亲王代善并不一定是真的要举荐福临,很可能就是故意搅和,将朝堂的水搅浑。
事情的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