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
大明的消息传递有两套班子,官方是通过通政使司上奏疏,即便是重要军情,正式的礼制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锦衣卫、东厂乃是天子私人的情报组织,一般情况下,效率比之通政使司要快上不少。
以至于群臣们左右瞅瞅,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好消息,要在朝会的开始便宣布。
王承恩将信纸展开,清了清嗓子道:
“臣张世康敬拜陛下。
臣知我大明朝虽初发活力,然粮草补给仍有不支,是以此战只领半数近卫军出征。
臣更知不能久战,是以设下天罗地网,引那建虏主动决战。
伪帝皇太极迫于杀臣,中计于官山。
臣以近卫军、虎贲军联合剿杀之,三百门重炮齐射,建虏溃不成军。
官山一役,毙敌不下十万,皆建虏之精锐也。
伪清皇族阿济格、多铎、济尔哈朗等数位王族战死,皇太极重伤昏迷。
历经死战,伪大清国不成气候也。
臣将以剩勇追击穷寇,我大明朝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陛下可期矣。
兵马大元帅张世康百拜。”
信的内容写的相当考究,甚至解释了官山之战的经过,关键是字迹清秀工整,与张世康写的知了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当然不是张世康原话,而是经过司礼监润笔之后的,崇祯皇帝后来又召见了信使,详细问清了整场官山之战的过程。
崇祯皇帝早已有了心里准备,王承恩宣读完毕之后,他的脸上带着很大的满足。
他很庆幸,列祖列宗为大明朝降下了大才,更享受目前百官的痴呆表情。
也无怪百官发愣,自建虏发迹之后,数十年来大战小战上千,却从未有哪次战役可以一次毙敌十万,且信中说都是精锐。
建虏全族满打满算才有多少精锐?若只算女真人,历经前两次挫败之后,顶多不会超过六万。
就算加上投靠了伪大清国的蒙古人,十万精锐虽然有,但莫说击毙,就是抗衡都是说梦话。
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话不止是在建虏那边传,习惯了打败仗的大明朝官员,也不乏有这种想法的。
现在告诉他们,咱大明朝一战就杀了他们几乎全部精锐,这若不是在朝堂上,还是天子亲自告诉他们。
搁谁谁能信?
“这封战报乃是昨晚自前线经锦衣卫递交上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