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记忆并没有细节,若以话本小说来举例的话,就是去除了所有跌宕起伏情节的简陋大纲,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细节不足,不过这些记忆,也足以引起他的重视。
因此,苏木才最终决定,修习从获得传承开始,就本能不想去接触的大罗洞观。
这是他的一种感觉,和风后奇门这种他知晓‘代价’的功法不同,对于大罗洞观,在翻阅传承之前,他并未有太多了解。
充其量只能猜测这是一种超越凡俗的观法。
观,是道家的一种内修法门,各门各派都有着各自的观法,且因为观的角度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也是不同的。
有些观法,仅仅只是加强了目力,例如武当的明目功。
稍微强大一些的观法,除了增强目力,获得远视能力外,还能看到一些寻常肉眼无法发现的景象。
例如连奇门格局都能看得分外清晰的金睛。
但当真正接触了这一门功法后,苏木发现,大罗洞观与这些观法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大罗洞观,是细致入微的升华。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可以观察到人过去存在的痕迹。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这句话非常有名,人行走时踩下的脚印,因人的脚步被压弯的青草,这些都可以算作人留下的痕迹。
但在精通观法的术士眼中,这些痕迹还是太过简陋了。
他们努力还原更加清晰的痕迹。
然而人力有时而穷,再高明的观法,也无法真切地看到过去发生的事物。
但大罗洞观不同。
苏木修炼了大罗洞观后,有过一段无法完全掌控这个能力的时间,那段时间里面,他看所有人都带重影。
就像是轻功高绝的武者,认真起来都能拖曳出一长串的残影那般。
苏木在无法完全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在普通人的身上,也看到了他们的行动轨迹。
那时,苏木便明白了,这一能力,便是大罗洞观的根本。
就像是通天箓的凌空画符、风后奇门的搬弄四盘一样。
这能力并非是它的全部,却是它至关重要的核心。
嗯,这么说或许并不清楚,再举个例子好了,风后奇门搬弄四盘的能力,乍一看只是走错了路,练错了法。
可在苏木的尝试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