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我们与人相识无外乎三种情况,因利益相关而聚、因合乎情理而聚、因志趣相投而聚。
因利益而聚者,多为酒肉之交,或为同僚、或为友邦;因情理而聚者,多为君子之交,或为同窗、或为亲戚;因志趣而聚者,势必互为知音,犹如伯牙子期、管鲍之交,他们也许根本不喜欢对方,甚至互为政敌,但一定会对彼此的才华与雅致非常了解,并且相互欣赏,由己及人。
赵括与姚采薇,他们都觉得彼此是对方的知音,且看一颦一笑,就知道下一步对方想要干什么,朝夕相处之间,二人有时候默契得就像一个人似的。直到多年以后他们才知道,这世上可能会存在泾渭分明的“知音情”,但绝对不会降临在他们二人身上。
其实赵括也渐渐发觉一个事实,不仅父亲赵苇,还有严酷的樊立吴樊先生,他们从来没有阻止自己去与姚采薇交好,只是一再禁止私下见面,在那个时代,这事关女子清誉。也即是说,赵苇和樊立吴当然也希望赵家能巴结上姚将军的女儿,若是日后亲上加亲,无论行商还是入政,都会远比现状要好太多。
说到底,只有这对青梅竹马在乎所谓的知音。
赵括没有找到姚采薇,回家郁闷了好些日子,直至“乞巧节”来临,家家户户的女儿们皆簪上秀发,贴上花黄,换上一身亮晶晶的衣裳出行,这对青梅竹马才有机会再见一回。
在这塞外边陲之地,节庆的气氛并不浓郁,唯独这女儿节来临时,镇上青年无不兴奋雀跃,若是讨得一姑娘与自己舞一曲,肯定会羡煞旁人,可惜赵括今年就没这个福分了,他看了看自己受伤的手,躲在角落唉声叹气。
“我该怎么去见她呢?不能私会,又送不去书信求见,而今,我更是连去讨她跳舞的能力都没有……”
须臾,一个年纪尚浅的姑娘走了过来问道:“哥哥,你怎么在这里啊?我刚才看见采薇姐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