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很难理解,谁叫此处是空军,陆军,海军三军的火力支援范围内。
己方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火力优势,而火力优势也就代表着人员的损失降低,杀敌效率提高,代表着指挥官有更多的容错率,可以选择更加激进的打法。
对此红方大为紧张,因为他们也知道陈家沟桥属于红方最强火力范围之内。
之前只是想搞一次突袭,将第702团给打到半残的状态,然后趁着蓝军的海军,空军,以及炮兵部队未反应过来之际,快速的撤回内陆。
结果对方不仅选择了上纲上线,似乎还有打决战的趋势。
这不属于弄巧成拙了吗?
但如果选择直接放弃,部队整体向后方撤退又有些不甘心。
毕竟战士们不是机器,他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且不是去加油站加个油,就能立刻恢复的那种。
之前的轮番调度,就已经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自身已经处于疲惫的极点,之所以还能保持着如此高的战意,说白了就是靠一口气在那里撑着。
一旦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就等于自己将这口气给掰断了。
所以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硬刚,刚到一方退却为止。
并且退却的那一方必然是蓝军,否则红方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彻底的丧失战场主动权,沦为了一只当代屠宰的羔羊。
所以加码,必须加码,狠狠的加码,哪怕是调配各地的兵力,也要强推而上。
来上一场一战定乾坤的战斗。
面对战场上的变化,李宁作为距离最近的副团级指挥官,则是感到越来越棘手。
看了看手中由指挥部发来的任命书,顿时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在这张薄薄的一张纸上,共有三个团级部队,加上四个独立的营级部队。
总人数依然超过了4000人,毫不客气的来说,李宁现在压根就不是副团长,而是一名副师长。
还是手中握着实权的副师长,随时都可以指挥着大军,对着河流对岸发起猛烈的攻击。
可这在旁人眼中是一件好事,然而放到李宁的面前时,他却愁眉苦脸起来。
倒不是指挥能力不足,单纯是因为通讯设备不够,无法及时指挥接近半个乙级师的大军,在接下来战斗中的协调工作。
如今的一线战场,已经变成了有大量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成排成连的普通步兵,去进行残酷厮杀的绞肉机。
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