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真的白来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杨振亲率的征东右翼军主力拿下牛庄城后,竟然啥说道都没有,直接就移交给了金海西路。
他没出什么力,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这让他既高兴又感激,见了杨振之后,一个劲表忠心,对杨振安排的各种事情一律照办。
包括就地向张国淦移交其麾下骑兵营的全部战马,他也完全没有二话,立刻照办。
因为他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凡事按照杨振说的办就错不了。
哪怕有的事情一时看来好像是吃亏了,但是长远来看,杨振一定会在将来的其他事情上面给他一个大大的补偿。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二日上午巳时,所有火炮与辎重重新装船完毕,杨振也在船队起航进发的最后时刻,带着卫队抬枪手们登上了瀛洲号。
杨振本想带着卫队抬枪手们,与张国淦所部火枪团营的大批火枪手们一起走陆路的,因为陆路更快,同时也可以沿河行动,早一步消除船队遭到沿河清虏攻击的隐患。
但是不论是杨珅、严省三,还是袁进,包括终于有机会独当一面的张国淦,全都坚决反对。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确保杨振的安全。
杨振拗不过众人的好意,只好作罢。
但是留下了卫队骑兵千总哈喇把兔带着其部轻骑兵们,去充当张国淦他们这些骑马火枪手们的前哨与向导。
不得不说,走水路实在是太慢了,尤其是内河水路。
正常情况下,骑快马只需半天就能走完的路程,走内河水路则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比如这次杨振率队乘船所走的太子河水道,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沿着太子河北上,逆水行舟本身的问题倒不大,因为太子河出了辽阳以东的群山之后,全是开阔的平原地带。
问题在于杨振所带船队规模太大,加上许多船只吃水太深,太子河中下游的整体水深又有限,整个河道虽然不窄,但是可供航行的航路却十分有限。
数百条大小船只排成一线,以二百料战船打头探路,四百料、五百料大船紧随其后继续试探水深。
杨振亲自乘坐的吃水最深的瀛洲号等几艘巨型夹板船,只能跟在船队长龙的最后面,小心翼翼的试探前行。
在一些急转弯的河段,甚至不得不派出大量人手登岸,以数百人拉纤的办法,沿着曲折河道往前拖行。
好在距离终究不算太远,到了三月十四日的傍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