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却没有下文了。
杨振很担心,这件事本来是自己做局,准备坑清虏一把大的,别到最后反倒被清虏利用,随手来一个反间计,坑自己一把大的。
当然,事实证明,杨振的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别说多尔衮现在没有这个心思,就算他有这个心思,想学黄台吉搞反间计,拼着后续的交易不做了,搞杨振一把大的,那也八成要落空。
因为,以杨振眼下的实力与地位,就算被人真的告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说他私下卖粮给清虏,扣个通虏资敌的帽子,姑且不论崇祯皇帝信还是不信,就算崇祯皇帝信了,恐怕也绝不会轻易处理杨振。
因为现在的形势,不允许他处理杨振。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后“逃回”锦州的祖大寿。
那时候朝廷的实力还没有沦落到现在这种程度,而且祖大寿当时所能直接掌控的,也不过是一个锦州城而已。
相比之下,杨振如今收复并控制的区域可就大多了,地盘与人马以及管内屯所与人口的数量,都不是当年的祖大寿所能比得了的。
如果没有杨振,崇祯十五年的关内所面临的形势,可就不仅仅是李自成水淹开封城,攻陷汝宁府,横扫豫东南,还有张献忠肆虐庐州府、安庆府了。
因为如果没有杨振,辽西十几万兵马会在崇祯十五年彻底烟消云散,再无后顾之忧的清虏大军将会在崇祯十五年的秋冬之际绕道南下,又一次破边墙而入,又一次肆虐北直隶和山东等地。
大明朝的漕运也将因此再次停摆,京师朝堂的财政将随之陷入彻底的崩溃。
但是这一世,因为有了杨振在敌后,不仅辽西的十几万大明精锐边军仍在,而且清虏方面,也在多尔衮上台后被迫开始了全面收缩的战略,已不可能再绕道南下肆虐了。
所以,现在的大明京师朝堂上面,但凡脑子正常一点、看得清眼下形势的人,就肯定不会去激怒杨振或者挑衅杨振。
就算杨振做出了一些搁在以前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放到现在的形势下,他们也只能捏鼻子忍着,甚至还得主动为杨振遮掩一番,免得自己下不来台。
(本章完)
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新命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