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填埋上的护城河冲向城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上有些惊慌失措的将士,开始往下抛投滚木礌石,将一些敢于抵近墙根的男女砸死砸伤在那里。
就这样,你来我往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新蔡城的西墙外逐渐形成了三处上城坡道的雏形。
到了这时,不仅方光琛明白了流贼的用心,包括一向只当甩手掌柜的方一藻,也看出流贼要干什么了。
原来驱使百姓全面填埋壕沟是流贼的计谋,填埋好壕沟后继续驱使百姓往城墙下无差别堆垛土石,仍然是流贼的计谋。
目的只是浪费守城一方的箭矢,或者火器弹药等守城物资,同时试探守城一方的薄弱之处。
果然,但凡是反击凶猛,百姓死伤严重的地方,都没能形成上城的坡道雏形。
而最终形成坡道雏形的三处,无一不是仍有一念之仁的薄弱之处。
至此,流贼最后的试探阶段结束。
大约午时三刻左右,之前驱使百姓往城下堆垛土石的流贼骑兵,突然分为了三路,分别驱使着已然分作三路的百姓,朝着那三处已现雏形的上城坡道用力。
而相应的是,已经看明白流贼企图的安应昌、于乐吾、郝效忠等人,也迅速建议方光琛调整了城头的部署。
方光琛不仅是巡抚方一藻的智囊和儿子,巡抚方一藻对他言听计从,重要的是他还是金海伯杨振的总镇府总谘议。
有了这两层身份,其在登莱援剿先遣军中的地位十分特殊。
虽然他在这支登莱军中没有真正的官方身份,但却是这支登莱军中毫无争议的核心人物。
这一点,不仅其父方一藻早就适应了,其他将领如安应昌、于乐吾、丁承烈等人,也都早就适应了。
包括新加入他们的郝效忠,也从一开始的大感惊奇,变成了现在的感觉良好。
因为他与进士出身、登莱巡抚、兵部侍郎方一藻在身份上相差太大,根本说不上话,但他跟方光琛之间却没有这些隔阂。
而且方光琛对他十分礼遇,对他的各种意见非常重视。
于是他迅速就适应了登莱援剿先遣军中几乎事事都由方光琛拍板决定的潜规则。
很快,本就不多的冲天炮、掷弹兵和弓箭手们,被迅速分配了一番,部署到了正在快速成型的上城坡道所在的城头处。
而每一处,冲天炮仅有六门到七门,掷弹兵四五百人,弓箭手四五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