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一起跟他同行,不管到任何时候,采取任何措施,面对崇祯皇帝他都有充足理由。
当然,孔贞会这边,虽被侯恂、方国安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坐以待毙,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他很清楚,方国安他们向侯恂进言分兵的目的,就是为了甩掉他所带领的大批士绅百姓这个逃跑路上的包袱。
因此,他坚持以自己所带的那一路队伍,都是从汝宁府城跟着出逃的士绅百姓,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没有兵马护卫为由,请求侯恂拨给他一支能战的兵马予以保护。
事实的确如此。
从汝宁府城跟着出逃的士绅百姓,只有很少一部分有马或者骡车,剩下大多数人,都是靠两条腿行进,他们很容易被流贼的追兵追上。
孔贞会坚称,如果没有骑兵跟随护卫,那么侯恂这位督师大人的做法,无疑就是让出逃的汝宁府百姓白白送死。
面对孔贞会合情合理的请求,侯恂无奈,只得征求随行四个总兵的意见。
分路撤离的建议是方国安、卜从善提出来的,他们两个自然不肯离开主力大队,去保护孔贞会他们带的那一路百姓队伍。
因为这个时候谁跟那帮人在一起,谁就等于是将自己至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因为分出一路人马继续往东,去颍州,目的就是为了引开流贼的追兵。
说白了,不仅方一藻他们负责断后的人马,是准备被牺牲掉的,而且孔贞会率领的那路百姓队伍,也是准备被牺牲掉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看明白形势的人谁又肯留下呢?
方国安不肯,卜从善也不肯,那就剩下刘肇基和吴三桂了。
吴三桂抢先一步表态,他要誓死追随督师侯恂,为崇王府众宗亲平安抵达六安乃至庐州当好开路先锋。
侯恂对吴三桂本来就很欣赏,自从他督率人马南下汝宁府以来,吴三桂主动投靠,跟他走得很近,而且吴三桂很善战,他也需要吴三桂保驾护航。
所以,当吴三桂抢先一步表态后,侯恂立刻点头默许,直接把目光投降了为人一向寡言少语的刘肇基脸上。
刘肇基手下步卒,在他率骑兵护送侯恂等人冲入汝宁府城那天,尽数丢在了后面,多数跟着杨文岳、虎大威他们陷入重围,最后死在了城外。
而跟着他入城的骑兵,又积极参与了后来的守城之战,折损了一批,如今他手底下的骑兵满打满算已不到两千人了。
他也不想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