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私铸钱币的现象可能再次出现,这对中央政权的经济控制构成了潜在威胁,有可能使诸侯国的势力再度膨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在元鼎二年(前 115 年)进行了货币改革。他下令铸造“赤仄五铢”,规定一枚赤仄五铢钱相当于五枚郡国五铢钱。这一举措旨在提高货币的价值和统一性。但由于“赤仄五铢”的币值超出实际价值过多,很快就出现了贬值现象。
随后,在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采取了更为果断的措施。他废止了“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在货币铸造领域的进一步强化,确保了货币的质量和统一性。
上林三官所铸造的五铢钱,以其规范的工艺和严谨的钱文而着称。这些五铢钱采用精纯的纯铜铸造,经过精心加工和锉磨,使其重量与“郡国五铢”相同。它们的币材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 70%以上,含铅量约 20%,物理性能优越,为货币的稳定流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汉武帝时期,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时货币制度存在的问题,也为后世的货币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西汉其他时期的延续与发展
在汉武帝之后,昭帝和宣帝时期大致沿用了“上林三官五铢”的标准。这一时期,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相对稳定,成为西汉经济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创新。比如,汉武帝时期还铸造了小五铢和磨郭五铢等不同类型的五铢钱。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为五铢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西汉后期,随着政治局势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五铢钱仍然是西汉货币体系的核心,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新莽时期的变革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新莽政权的建立,带来了货币制度的重大变革。
新莽时期,对五铢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六泉”和“十布”等新货币的发行。这些新货币在造型和设计上与五铢钱有很大的不同,反映了新莽政权试图通过货币改革来解决经济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