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学生,自然是早与学士打了招呼在后头听讲。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不想和他们一起辩。”少年小郎还是盛气时候,说话也格外不饶人些,“他们总说什么我们兵强马壮,漠北人是来打草谷的,给些赏赐打发掉就是,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北疆几州每年打草谷时候农人都苦不堪言,商队也要损失许多。更别说我朝养兵靡费,饷银全仰赖税赋。如他们所言,则养兵要耗走税赋,赏赐要舍去税赋,漠北人来抢劫更让百姓交不起税赋。桩桩件件,全是自百姓身上搜寻而来的民脂民膏,长此以往我朝对外军备废弛,对内百姓苦不堪言,又与前朝何异?况且若真有他们说的那么轻松,陛下从前潜龙时又何必亲驻苦寒之地?”
“开边民之市,如前朝设榷所,我朝军士除护佑城池而外另驻市中;漠北使臣来朝称臣上贺时则以节俭之道示人,财不外露,则不令贼人起心,赏赐便也只与些中原物件,不可使珍宝外流。而我朝也应轻减税赋,藏富于民,教金银货流于市中,均南北东西之奇货而富天下。天下富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则可驱虎吞狼。”
“我……”小郎君避开了些,意图消去面上羞涩,“我现在是举人……”
“我……”原本他时不打算参加明年春闱的,才成了举人不多久,立时便赴会试多少有些轻浮,李家主说这般唱名时候只怕圣人见他年纪小又没得积累只会觉他心浮气躁,怕不会予他好名次,后头选官考试时候怕是也难谋实职。
她点了点他袖摆:“怎么了?你不想去明年春闱啊?”
“啊呀……”她忽而大笑,“李六这么教你的?”
“坏了,被江学士盯上了……”
少女只好灰溜溜拿着书上教室外立着,脸上还有几分愧疚:“对不住,连累了你呀……”
“今日大约真得这么罚一节课了。”少女眨眨眼睛,“不过我倒没想到,原来你就是李六家里收养那个孩子,已经这么大了啊……”
他们家本是江阳李氏的远支,长住在幽州,母亲是幽州别驾。只是后头父母双亡,他实在没法子,只好带着家当来京城投江阳李氏本家。
“啊呀……”少女似乎是有些惊叹,随即又立马收敛了神色,改口笑道:“难怪你晓得民生和边疆呢……你可别听李六那呆瓜的,听我的,明年就赶考春闱,必能一举中第。”
她在那往后几日也来国子监听课,放课了便请他在京城转悠,还讲了许多会试的要领。
若早想到,早晓得,也不至于起了绮思,以至今日——为她的侍与为她的臣,他只能选其一,他少年登科,志得意满之时自然不愿弃功名利禄而去,一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