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路竟择和李存孝留宿宫中,哥仨在一起聊了很久,主要还是叮嘱路竟择去了凉州之后一定要听话,就因为了解路竟择,所以不管是李存宁还是李存孝,都觉得这小子到了凉州肯定要搞事。
搞事倒是无所谓,但是他才六岁,他的任务是努力的学习然后长大,最后接过路朝歌的一切,而不是现在搞事把自己搞没了,连长大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李存孝给谢灵韵请安之后,就离开了皇宫,他虽然没什么事干,但是也不喜欢皇宫这地方,他觉得太空旷了,待着就是不舒服。
原本路竟择也要跑路的,结果被李存宁拽着去了殿试考场,此时在大殿内,二百多名考生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门外站着上百名禁军战兵。
李存宁和路竟择两人走进大殿,众考生起身行礼。
“诸位都是国之栋梁,今日齐聚于此,为国献策。”李存宁站在人前朗声道:“朕绍膺鸿绪,临御万方。仰承列圣之丕基,俯察烝民之攸愿。兹当大比之年,尔诸生束发受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跋涉山川来赴廷对。圣人在上,俊乂在官,尔其各抒谠论,罄竭素蕴。经术以正其本,时务以达其用,朕将亲览而甄录焉。”
这话说的有些拗口,但是作为大明太子,此时必须展现天家威仪、储君风范,同时要彰显朝廷对人才的重视性。
而他这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本宫奉天子之命主持抡才大典。诸位学子寒窗苦读,通晓经史时务,今日当竭诚献策。朝廷必以公心量才录用,望尔等尽展所学。
这里,李存宁自称了朕,可不是逾越之矩,这里的‘朕’指的是储君代行皇权之责,也就只有李存宁能这么说,你换别人说那是要掉脑袋的。
而‘圣人在上’,表明皇帝才是最终裁定人。
‘亲览’则是告诉这些考生,太子作为阅卷首考官,而结尾用的‘焉’这个字,就是单纯的保持皇室用语雅正。
路竟择站在李存宁的身后,听着自己大哥说了一大堆自己听着都费劲的话,也是不断咧嘴,这要是让他说,估计能把他累死。
“草民定当竭尽所能,为国献策。”一众考生齐声道,这都是提前演练好的,礼部官员会把殿试的礼仪教给他们,什么时候要回话,回话的时候要如何,早在殿试前几天,这帮人就被带去好好的训练了一番。
殿试的考题和平时还有所不同,这次不考什么农业、工程这样的知识了,而是改成了策论,能参加殿试的考生,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