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毓,背景滔天啊!”
“您别打趣。”
学院里流言蜚语不停,室友都问一嘴,沈裕不曾隐瞒自己的家世,普通务农家庭,父早亡,从小跟母亲跟三个姐姐住。
当然,信不信自由心证。
闻言室友们面面相觑,后面更照顾他一些。
唐婉虽是文学院教授,得知流言乐得不可开交,常常打趣。而其他教授则明白“院士”的重量,陈何属于导弹研究、航天航空等领域鼎鼎有名的大牛,谁敢逼?
谁敢?
可教授明白的道理学生不明白啊,物理系学生一个个站队鼓舞,摩拳擦掌,静静等待风雨。
不久,新生首次测验的成绩排名,李毓第一。
人的忍耐有限,而群体裹挟的情绪总得有宣泄口。静静等半月,瞧着李毓只是测验第一,日常生活仍旧平静,有些学生坐不住了。
翌日,秋风和煦。
九月中旬京都有些凉,风吹,树叶哗哗而落,隐约朦胧着莘莘学子……
“吱吱。”
日出,凌晨六点多周围雾蒙蒙,校园学生披着薄外套,步履匆匆。湖畔有学生攥着单词本背,有学生捏着馒头跑向教室,不肯浪费分毫,而图书馆尚未开启,外面挤满学生。
能考上第一学府的谁不是乡里县里市里鼎鼎有名的天才。而且,除本身天赋外,勤奋同样重要。
“大娘,要两馒头。”
东食堂里,一个瞧着头发稀疏,高高瘦瘦像竹竿的眼镜男熟练开口,递票,扫都不扫一眼窗口里面琳琅满目餐点。
大娘熟练夹两白馒头到铁盒,热情招呼:“大小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两馒头够吗?”
“够的。”
男生点点头,端着铁皮盒离开,而周围选择两馒头的学生不少,原因一是馒头耐储存,拿着就能吃。二是能节省时间用来学习。
高竹天天啃馒头的原因——
便宜。
他是城市户口,职工家庭,而且学校每月发14.5元大学生补贴,按理说生活不该拮据。
可是,人最怕有爱好。
瘦瘦男生走到食堂对面的报亭,再举着钱:“老板,要一份日报。”
“今个来得真早。”
“早课。”
日报墨香阵阵,高竹深深嗅一口,举目扫一圈,再走向校道两侧的长椅。
高竹是一名新闻专业学生,喜欢阅读跟收藏,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