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问题逐渐找到解决方案,基地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人口增长。 基地内,原本宽敞的居住区域如今显得拥挤不堪。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房在空地上一排排延伸,狭窄的过道里,人们摩肩接踵。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原本就紧张的住房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一个小小的庭院里,李婶正对着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和儿媳发愁。他们一家原本住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还算勉强,可现在儿子儿媳有了孩子,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再挤进一个婴儿床都困难。“这可怎么办啊,孩子越来越大,这房子根本住不下了。”李婶无奈地叹着气。 社区的管理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每天都要处理居民们关于住房的各种抱怨和纠纷。“我们需要更多的住房,而且要快。”社区负责人老张对他的团队说道。 与此同时,人口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住房问题。教育资源也开始捉襟见肘。学校里原本一个班级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合理的容纳量。教室里,孩子们挤在一起,桌椅摆放得密密麻麻,老师在讲台上甚至难以走到教室的后排。 教育部门的王老师忧心忡忡地说:“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乏足够的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 在医疗方面,人口的增多让医院人满为患。候诊大厅里,病人和家属们挤坐在长椅上,有的甚至只能站着等待。病房里的床位也不够用,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只能在过道上加床。 医疗团队的陈医生疲惫地说:“我们现在的医疗资源只能勉强应对日常的病症,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或者突发的重伤情况,我们根本无法保证所有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基地的建筑团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首先对基地内可利用的土地进行了规划。一些废弃的工厂区和仓库被选定为新住房建设的地点。 建筑工程师赵工看着手中的规划图,对他的队员们说:“我们要采用高效的建筑方法,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建造出更多的住房。” 于是,他们决定采用预制建筑材料和模块化的建筑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工厂里提前生产好建筑部件,然后在现场快速组装。建筑工人加班加点地工作,一辆辆卡车将预制好的墙板、楼板等部件运往建设工地。 然而,建筑材料的供应又成了一个问题。现有的材料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住房建设的需求。探险队不得不再次调整任务,他们开始寻找适合建造房屋的石材、木材和金属矿等资源。 在教育方面,联盟决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他们将一些闲置的建筑改造为新的教室。同时,通过广播和公告招募有教学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