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沈淮修回到刑部大牢的时候,苏大人和郑彦已经等着了。
两人见沈淮修来了,赶紧为沈淮修倒杯茶。
郑彦道;“不愧是沈阁老啊,这个人可是最难缠的一个了,嘴硬的跟个锯木头似的。”
苏大人也在旁边附和:“多亏了二位,今日大理寺才有如此大的收获。”
沈淮修笑着恭维了几句道:“如今看来,其他人倒是说辞都是一致的,并没有大的进展。倒是我手上这个,之前偷偷看了接头人,倒是可以凭借这些特征寻人。”
郑彦说道:“确实,不过我看着这人有些像是工部的人啊,除了工部,谁手上会有刻刀的老茧啊。”
此话一出,现场的人倒是沉默了下来。
工部,和首辅张之谏牵连最深的一个部门,工部尚书是张之谏的大儿子张冠生。
张冠生成为工部尚书也并不是参加科举考上去的,而是依靠张之谏的荫蔽先是在成为了宫中撰笔,再调到了工部做事,一步一步做到了侍郎,没过多久,前任工部尚书告老还乡,张冠生才坐上了尚书之位。
可以说六部尚书中,他是最不令人服气的一个尚书,就连公主子郑彦都是科举考上来的。
张家的读书慧根貌似在张之谏那一代,都给张之谏用完了,剩下的没一个出息的。
想到这里,刑部大牢里的众人都没开口说话,还是苏大人开口打圆场道:“可能是那个雕刻师傅也说不定。”
但实际上众人都知道,这人大概率就是工部的人。手部有刻刀老茧的,要么是常年做模型的工部的人,要么就是做木工活的平头百姓木工师傅。
可若是平头百姓,怎么会关注科举的事,而且也没能力干预?唯一的可能就在朝堂上的官员之中。
郑彦说道:“苏大人秉公办理就是了,陛下圣旨都下了,妹夫,你说是不是?”
这声“妹夫”给沈淮修喊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沈淮修知道,一向都叫他“沈大人、沈阁老”的郑彦,此刻这样叫他,言外之意,就是让他这个张之谏的学生不要徇私,要遵从圣意才是。
沈淮修倒是有些惊讶,一向是保皇党的长公主家,公主子郑彦如今看来倒是站在太子一边了。
沈淮修笑着道:“那是自然了,科举自古以来就是关乎国之根基的大事,如今出了舞弊这等事,更是要秉公处理,从严治罪。”
苏大人有这二位的话,心下稍定,决定等签字画押后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