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为什么——习惯了。
还是阴历的24节气牛13,全球各地都通用的万年历,与人们的生活与耕种息息相关,可以融入到各地人的生活习惯中去。
什么垃圾阳历时刻表,啥也不是,每年的几秒的误差调整,简直就是程序员的噩梦。刘平安有理由怀疑,他们是没有学会怎么推演农历万年历,这才搞了一个阳历时间表。
这边十月的天,北京时间不到六点就亮了。
今日无事,他打算去松花江边上玩一玩。粮食的事情,还是让李厂长等人去操心吧,反正没有自己多少的功劳,这点刘平安还是拎得清的。
人类文明的起源,是离不开水源的。这东三省的省会城市多多少少的都挨着松花江的主干道建设。
也可以说是松花江贯穿了整个东北城市,将其连接在了一起。
后来火车的兴起,也带动了不少城市的发展,在错综复杂的铁路网络中,许多的小城市就是在铁路交汇处慢慢一点点的建设起来的。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现在内地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就是在他的身旁建设起来的。内地的重庆、沿海的南京、长江入海口的上海、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武汉。这些个人类文明建设桂冠的城市,都是在长江的加持下才发展起来的。
也就现在的四九城能稳稳地压住他们一头。
另外一条母亲河的脾气就比较暴躁了,目前就我所知的大型城市,也就只有一个兰州了。也就只有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夹江而建设的城市,但也只是敢在黄河的上游地区。
相对于这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这长江与滋润了东三省的松花江就相对来说温顺的许多了。但水火无情,这些河流要是发起脾气来,也不是我们哪个人能够承受的。
这东北的防洪纪念塔,每个城市都有,这就是人与自然抗争的纪念碑。这不比《老人与海》更有意思?
只不过一个是个人的抗争,一个是集体的力量,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
这会儿的松花江还没有结冰,可惜了,地点是对的,但是时间却没有对上。自己这次是享受不到黑龙江北国风光的景象了。
前几天也就光顾着玩了,没注意到这会儿哈市松花江的码头才是整个黒省货物最大的集散地。
真是血亏,废了自己这么大的力气,花了那么多的钱,还真不如去码头零元购一场的。
为啥零元购,主要还是这码头大都是大宗商品交易地方,甚少零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