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急忙去找灵觉大师,不隐和尚也赶紧过来帮忙照看。
灵觉大师检查之后说:“没什么大事,你们今晚定要看好,一会儿拿些手帕来浸湿,然后敷在他的额头上。”
两人不断地给姜瑜换湿帕子,试图让他降温。
黎明时分,姜瑜的烧终于退了下去,人也清醒了一些。他看着守在床边的不隐和阿福,心中充满了感激。
接下来的几天,姜瑜的身体逐渐恢复。他开始跟着灵觉大师学习佛法,并不着急回国公府。
而这边文惠帝看着下方的争执,他并未发表意见,似乎谁也不支持。
但是这才奇怪,因为当年的判决可是他下令执行的,如果真的让杨冕翻案,那打得可是皇上的脸。
所以左右两相看出端倪,也跟着没有占哪一边,李德康(吏部尚书)虽然并未亲自出手,但他背后的那些小官很是针对杨冕,任谁都看得出来。
尤其以现任副督御史于方藤为最,他处处批判杨冕,说他藐视皇上,玩忽职守。
身为巡抚竟然插手大理寺办案,种种行为定当严惩。
要说这于方藤当年和秦瓒分属左右佥督御史,而自从秦家倒台,他顺理成章的当上副督御史。
所以他是获利最显眼的那个,也因为落井下石,直到现在也并未受重视。
而御史王大人作为郑举人的好友,暗中常常关注姜瑜的动向,此次国公府虽然没有将事情传出去,但像他们这些大官,早就听到风声。
他主动帮杨冕解释了几句,毕竟杨冕是暗中调查,没有确切的证据说他在查当年的案子。
杨冕没想到王大人居然会替自己说话,所以下朝后便找上对方。
“下官多谢王大人善举,子谋感恩怀德。”杨冕作揖道。
虽然两人都是二品官员,但杨冕还是太年轻,哪有王御史资历深厚。自称‘下官’也是自谦。
“老夫当不得杨大人这么重的感谢,本官今日此举只是看在郑教谕的份上。
他好不容易得了个好徒弟,老夫也得帮着看着点。
杨大人,本官提醒你一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你要对付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成百上千,所以要先击溃‘这座大山’,就要埋下隐患。
而谁最适合做那个蛀虫,杨大人可有听明白?”王御史欲言又止。
杨冕立刻明白了王御史的意思,然后眼神坚定地看着他,“这几日是下官冲动了,幸得王大人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