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
出了考场,姜瑜没有那么疲惫,阿福替他拿好东西后,便回了家。
心莲几人没有过问院试的事,怕引起什么考场忌讳。
只叮嘱姜瑜好好休息。
姜瑜倒没什么感觉,只是想见见这位钟大人,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文人会出这种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他突然想到在东州遇到的林雨,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也参加了院试。
随后便睡了过去,一大早醒来,姜瑜感觉自己做了个美梦。
只是现在全忘了,倒是有些可惜。
今天便是第二场覆试,考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第二题策论,和最后默写《圣谕广训》。
姜瑜早已驾轻就熟,按顺序进入考棚后,找到座位入座。
试卷发下来后,便看到第一题,又是默写题。
题目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取自《中庸》,姜瑜自信的将后面补完。
而这第二题: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源于《春秋·左传》(王孙满对楚子)
意思是: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
从前夏朝正在施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像,九州贡献出金展,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 西的图像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像,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
所以人们进入川洋、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谐,受到上天的保佑。
这是王孙满回答楚庄王的话,讲究德行的重要性。
同时也批判了夏桀的暴行,使得国家覆灭。
那就应该从以德治国来答,姜瑜明白后就写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主者上德而德之,其行与德之深于下也。此阴化之机,以主导民可以导民化,使自然效学也。
此体在国家之最重,言主者帅道德之影云。
使人心明晰,令人尤易知德,且又益知科之道。
民畏政,则为暴。官恐人民,自然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