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村民的便宜,但都选择默不作声,甚至在一旁协助。
反正又不是自己家,其他村民跟她们有什么关系?
何大柱伸手:“让我看看。”
那村民看了眼楚健,见楚健没有反应,似乎不感兴趣,只好把东西放在何大柱手里。
如果在国内,这是不符合行规的。
因为那是瓷器,正所谓“瓷不过手”!
“瓷不过手”是古玩文玩界的行规,特指在传递瓷器、玉器等易碎贵重物品时,双方不直接手递手交接,而是由一方先将物品放置于桌面或稳定平面,待其放稳且双手离开后,再由另一方自行拿起。
这一做法旨在避免传递过程中因失手导致物品损坏时责任难以界定。
何大柱也是心大,拿到瓷器后,还在手里抛了两下,看得沈世杰直翻白眼。
“给你五百万缅币,够吗?”
何大柱这就有点敷衍人了。
但他却毫无心理负担,平时他就是这样对当地人的,觉得已经是赏人家一口饭吃,还要人家感恩戴德。
“老板,行行好,多给点呀!”
接着,他还把这件小巧的瓷器来历说一遍。
不出意外,这又是木屋的华人送的。
沈世杰就不理解了,这种宝物都能散给别人,是真的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还是散财童子?
“那就再多给你三百万,不行你就拿回去,看谁还会给你这么高价格。”何大柱一点都不客气地说道。
光脚男人虽然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何大柱的开价。
没办法!正如何大柱所说的,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如果他今天不卖,以后可能真找不到给八百万缅币的买家了。
等这人拿钱走人,何大柱才好奇:“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说着,又将那小巧的瓷器在手心颠了颠。
沈世杰:“你疯了吧?摔地上就知道错了。”
一百来万人民币可能对何大柱来说不是什么大数目,也损失得起,但这没必要。
何大柱讪讪一笑,没有再发癫了。
只见,那瓷器为凸球体,内置圆柱状直管用于插花,与文房用品同列,彰显书斋文雅。
器身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通体施满釉,釉质厚润,呈浅蓝色,布满“金丝铁线”般开片,乃雍正一朝仿哥釉独有的风格。
“清雍正时期的仿哥釉球形花插,用来插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