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取名飞鹿电动自行车,现在每个月生产5000辆,下半年还要投产三条生产线,预计达产后月销售量可达1万辆,年利润超过千万元。
黄厂长介绍了闻晴的股东和设计师双重身份,目前平安机械厂只有四个股东,黄厂长持股35%、闻晴持股28%、何卫星和全衡各18.5%,股本结构简单,所以股东们心比较齐。
闻晴也对即将升级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了介绍。
会后,闻晴找到黄厂长,把自己的想法与他进行了沟通,闻晴介绍:“生产管理做得最好的是小日本的企业,他们搞精准制造,每一步都有标准有检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都是精心安排的,务必做到占用资金最少,这一点值得咱们厂学习借鉴。
其次就是咱们厂的规模还是太小,就是扩大生产线后,一年产量也仅仅只有12万辆,一个江南省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量是多少?全国需求量多少?电动自行车这个产品也是比较容易仿制的,所以必须尽快扩大规模,把品牌做起来。”
黄厂长:“咱们现在有三条生产线,下个月还要投产三条线,再扩大就没有地方了,也没有资金了。”
闻晴:“联系县里再买一块地,钱不够可以贷款,咱们的目标应该是三年内达到年产百万辆的规模,先把华东、华南市场拿下来。”
黄厂长立即找来全衡、何卫星一起商量对策,先是讨论了闻晴提出的,在生产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想法,力争把良品率提升到95%,这件事由闻晴和何卫星一起负责。
黄厂长则与全衡一起去向县政府汇报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主要是希望县政府支持他们买地建厂。
黄厂长本来对平安机械厂的发展势头还是挺满意的,听到闻晴描绘的前景,一下子热血上涌,决心做江南省电动自行车老大。
说完这些,闻晴拿出自己的设计图纸,仔细介绍了产品升级部分,“咱们现在的电动自行车比较像自行车,下一步要向摩托车方面发展,自行车看着就比较常见,速度较低;摩托车看起来就更高端,行驶速度也要快些。
我准备开发踏板式电动自行车,重心更低,适合女性和老年人。
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问题,我准备推出双电池电动自行车,提高续航能力,延长骑行距离。此外,我还优化了充电设计,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性。”
又介绍了一些辅助功能,比如防震报警装置,中央显示屏等。
何卫星:“小闻这些设计还是很吸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