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高等教育,并且看到同学们、朋友们也都陆续顺利生子生女,恐惧才有所缓解,直至消失。
杨晓帆自小就聪明,但也自小就可怜。
幼儿园里唯一一个脖子上挂着钥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学放学回家路上熟练使用钱和粮票买菜买肉买面。
初中放学回家先做饭后写作业,等等。
孩子是一棵树苗,如果说父亲是一座山,可以遮风挡雨、看守保卫。
那么母亲就是一条河,能够细心浇灌,温馨呵护。
6岁的杨晓帆,遇到王姨,找到了自己的那条河。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刚上二年级的杨晓帆,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楼时,看见了一束光,听见了一道美妙的声音。
“晓帆是吧,我是你王姨,对门的新邻居。”
第一次相见,杨晓帆表现的不算很好,看着对门进进出出的搬运东西,喊了声:“阿姨好。”
就开门回家了。
那个年代的邻居一点不比亲戚差,再加上都是银行系统,又不在一个行种。
既方便沟通信息,又利于吐槽,杨爸很快和张叔成为了哥们,两家经常一起搭伙吃饭。
王姨对杨晓帆的照顾,也越来越多;杨晓帆对王姨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王姨是大学本科毕业,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尤其对于传统历史文化,涉猎较深,了解较多,名言金句,张口便来。
而且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甩了只会背唐诗三百首的杨晓帆,不知多少条街。
杨爸说的故事,生搬硬套。
王姨讲的传奇,娓娓动人。
就像罗教授生育了张三一样,王姨帮杨晓帆塑造了一个“小虎子”。
不耐其烦地引领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正身律己,正气养心,正人树形,正向奋发。
生活上的关心也无微不至,量体裁衣,对症拿药,买书送玩具。
虽然还达不到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体贴与关注,但杨晓帆却深深感受到了河的温暖与爱恋。
杨晓帆渐渐长大了。
王姨的很多说辞,他都懂,但还是爱听,那是妈妈的唠叨。
王姨做的饭其实也说不上特别好吃,但那是妈妈的味道。
回到自己的家里,坐在书桌前,杨晓帆开始练字。
书法可以宁心静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