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硬件设备,包括技术支持,都难以再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各个困难。
杨晓帆呕心沥血地,又带头坚持探索研究了三个月,仍然毫无进展。
他知道,项目封存的时候到了。毕竟当初他参与这个项目,也是建立在许多前辈研究的基础上。
虽然不甘心,但也能理解;虽然不想放弃,但也没办法。这么多人,这么多设备,这么多经费开支,等不起,也不能等。
很快,项目进行封存,项目组即将解散。
大单位领导前来讲话,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项目组成员也都进行了妥善安排。
作为负责人的杨晓帆,选择相对多一些。
一是去保密单位大学,改技术干部,担任教员进行授课,职称副教授。
二是去别的项目组,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虽在外围,但还有机会调职。
三是去机关,进项目封存善后办,负责有关后续事宜。
为了善始善终,也不好意思再回母校,愧对导师的培养,更不愿意去打杂,杨晓帆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
善后办的工作,并不繁重,因为所有材料、档案都已经列入密级进行归档。
只是对接各有关部门,对场地、设备、人员等调配进行相关数据核实,并按要求撰写相关报告。
善后办解散的时候,杨晓帆以独子赡养父亲、未婚找对象为由,向组织提交了转业申请报告。
正如杨晓帆所料,组织上对他的使用,其实也比较尴尬和纠结。
留着,不知何时能用,职务也不低了,也不能随意安排。
转业,又有点可惜,但人家确实也有客观困难。
至于泄密?那倒不至于,先不说转业干部也有解密期管理,转业后要到相关部门备案,接受管控。
这个项目,还没有推进到录入数据、对接装备、融合军工的地步,说是军工领域,其实民用也可以,科技本身,是没有界限的。
经过一番权衡研究,先后多次进行深入交谈,并对心理状况和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签署了保密协议、不能从事类似行业责任书和二次应征入伍同意书等一堆材料后,杨晓帆解甲归田了。
杨晓帆知道,市委领导可能误会了,以为自己在保密单位有关系或者保密单位很关注他,其实只不过例行操作。
对于许诺的局长一职,杨晓帆觉得,确实是有可能,但也并不太当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