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但蛮荒大地却早已洪涝泛滥,生灵涂炭。
\n
于是驩兜便向当时的人王尧进言,请共工(臣子职位非共工氏)来去治水,但尧不信任共工用法测试之后,确实发现共工荒诞。
\n
后四方诸侯之长推举鲧来治水,尧仍觉得不行,但各方部落们却要强推试试,最终结果果然功亏一篑,蛮荒的生活反倒更不如前了。
\n
后来,因三苗在江淮的叛乱,舜向尧进言,流放共工去幽陵改变北狄的风气,将驩兜迁到南蛮来镇压蛮乱,迁三苗到三危跟西戎互相轴衬去,而至于鲧可流放亦或是杀死在羽山上,来改变东夷,制此四人为四罪从而让天下人都能感到心悦诚服!
\n
当然,五帝本记毕竟是九州古书,怎可完美描述上古之事。
\n
作为当时的旁观者,应龙作证,舜帝确实没对鲧下达处死的命令,但流放羽山是真的,且过后没几年,都能率人在蛮荒四处平息水患的鲧忽然暴毙,且经人剖腹之后,以男儿之身生下遗腹子大禹,后残骸化作黄龙飞走不见踪影,这就多少有点儿
\n
即便有人能够证明,鲧的死亡跟舜帝真没太大的关系,但身为人子的,又怎能轻信他人之言!
\n
甚至直到这会儿,舜帝跟禹王之间的仇怨还不算最大。
\n
但当大禹平息了水患,丈量了蛮荒,制九鼎以镇蛮荒,用功封王之后想给自己因治水失败而被迫死亡的老爹正一下死后的名声,毕竟鲧之一生,除了治水之外非但没什么大错,反而在人族之中名声非常不错,不应当跟四凶一起并称四罪。
\n
但看最后的结果就知道了。
\n
四罪的传说都能被记录到后世,自然证明最后的大禹功败垂成!
\n
后虽有多方调节免了这一场剧烈的风暴,但同样的,作为继任关系的大禹却并不承认自己的王权跟人族历代传承之间的关系,他是以纯粹的功劳跟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